欢迎来到振东健康网 |  返回首页
分娩常识
  • 首页 > 
  • 育儿频道 > 
  • 产后 > 
  • 分娩常识 > 
  • 什么是软产道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8日 14:08:18 来源:振东健康网

    临产前产道会发生系列适应分娩的变化,变得利于胎儿通过,但由于胎儿巨大、产力过强、产程进展太快等因素影响,在胎头娩出时会阴保护不当、会阴水肿未行会阴切开或切口过小,均可能发生会阴裂伤。那么什么是软产道呢?软产道异常性难产有哪些表现呢?如何治疗软产道异常性难产呢?


    1.什么是软产道

    软产道是由子宫的下段、阴道、宫颈和骨盆底软组织所构成的弯曲管道。我们常说的产道是指骨产道,软产道通常是闭合状态,在分娩时,由于宫缩和孩子的挤压,软产道会被动的逐渐扩张,只有扩张到10cm左右时,孩子才会顺利通过,所以软产道在分娩时,非常容易发生撕裂。

    2.软产道异常性难产的表现

    1、外阴异常:外阴水肿、外阴狭窄、静脉瘤、外阴肿瘤、外阴瘢痕 等是造成难产的原因。

    2、阴道异常:先天性阴道狭窄 虽然妊娠后能够软化,但是分娩的时候,因伸展性较差而引起损伤,阴道手术瘢痕,如手术后炎症形成的瘢痕、宫颈损伤,妊娠时会引起瘢痕出血,应该进行剖宫产,容易造成难产。一般阴道肿瘤在分娩时才被发现,肿瘤导致阴道伸展性降低,容易出血感染,建议剖宫产等。

    3、宫颈病变:宫颈裂伤后感染、宫颈管狭窄 、宫颈口黏合、宫颈口开大障碍、宫颈水肿、子宫外口变位、宫颈与胎膜粘连、宫颈肌瘤、宫颈癌、宫颈坚硬症等宫颈病变也会发生难产,所以分娩时建议剖宫产。

    4、子宫异常:子宫脱垂、子宫扭转、子宫高度前屈固定术及子宫前腹壁固定术后、子宫畸形、子宫发育不全、子宫缩窄环等造成难产。

    5、盆腔肿瘤:卵巢囊肿 、盆腔肿块也会造成难产。


    3.软产道异常性难产的治疗

    1、软产道异常除了生殖器性病变引起的改变外,还有孕足月时宫颈不成熟,产程延长,使产妇非常痛苦,最后导致难产发生或新生儿窒息等。所以,软产道异常的程度的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如单纯瘢痕的产妇切除即可。如宫颈不成熟则需先促宫颈成熟,然后催产。对于宫颈坚硬的患者已经临产,产程如果进展很慢者易做剖宫产。如果出现影响母子健康的情况,应尽早结束分娩。

    2、宫颈坚硬者不能以小水囊引产。如出现缩窄环的情况,可以用麻醉剂解除痉挛,如果胎儿存活,尽早进行剖宫产,否则结束分娩。

    3、对于胎膜粘连的患者,若胎儿存活,尽早做剖宫产。

    4、会阴、外阴异常狭窄,骨盆出口小,应做剖宫产。

    5、软产道异常时,产程延长,引起胎儿缺氧、宫内窒息。检查过多,包括阴道检查和肛门检查,会引起子宫内感染而对胎儿不利。

    6、分娩时间延长,手术产率增加,如胎位异常,分娩停滞,导致难产和产伤,胎膜早破,引起宫内感染,软产道扩展受阻,不利于分娩。

    4.软产道的结构是什么

    产道是决定孕妇是否可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产道分为骨产道和软产道,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外阴以及骨盆组织、盆底组织组成的弯曲管道,在非孕的时候子宫下段是由1cm的子宫峡部形成的,子宫峡部在妊娠12周以后会逐渐扩展成为宫腔的一部分,到妊娠末期会逐渐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宫缩会进一步拉长子宫下段,可以达到7-10cm左右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子宫颈也是软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宫颈管在临产以后会逐渐缩短,宫颈口会逐渐扩张,宫颈管缩短和宫颈口扩张是临产的重要标志。

    5.软产道包括什么

    软产道,从外到内,包括会阴体、阴道、宫颈、子宫。 女性在正常分娩过程中,先是胎头压迫宫颈内口,然后宫颈开大。宫口开大以后抬头会逐渐下降,进入到阴道内,然后充分扩张阴道。在持续下降的过程中通过保护会阴来使会阴体持续的扩张充分扩展之后,才有利于胎头的娩出。而如果有软产道裂伤,就可以有产后大出血,最常见的就是宫颈裂伤、阴道壁损伤、会阴裂伤。子宫体的裂伤是非常少见的,除非有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史,或者有子宫体剖宫产手术史。

    6.软产道的概念

    【软产道】软产道是由子宫的下段、阴道、宫颈和骨盆底软组织所构成的弯曲管道。我们常说的产道是指骨产道,软产道通常是闭合状态,在分娩时,由于宫缩和孩子的挤压,软产道会被动的逐渐扩张,只有扩张到10cm左右时,孩子才会顺利通过,所以软产道在分娩时,非常容易发生撕裂。


    7.什么是软产道修复

    软产道是女性子宫部位以及阴道盆腔,还有会阴等软组织所组成的管道。胎儿都是通过软产道进行分娩的,在分娩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撕裂的情况,它的伸缩力是比较强的,当身体出现子宫收缩以及胎儿头部下降挤压的时候,就会使软产道扩张。


    8.什么是软产道裂伤



    所谓的软产道裂伤,就是指女性的阴道壁以及宫颈在胎儿娩出的过程中出现撕裂,多是因为在经阴道分娩时,胎儿比较大或者是产程进展比较快,而造成宫颈和阴道壁在没有得到充分扩张时,胎儿就从宫腔内经阴道内娩出,这时就会导致软产道的裂伤。

     

    其实对于顺产分娩的女性,很多都会有软产道的裂伤,只是会有裂伤严重程度不同。对于软产道裂伤特别严重的女性,多需要及时地进行缝合治疗,在缝合以后就能够快速止血,而且一般都能够恢复正常。

     

    只是在缝合结束以后,要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卫生,避免出现局部的感染,而造成裂伤愈合不良。


    9.什么是软产道血肿症状


    产道血肿是指产时与产后数小时内软产道即子宫下段、宫颈、阴道、会阴等部位发生血肿。多数患者发生产道血肿是在分娩时或分娩后数小时内,自觉阴道、肛门坠胀疼痛。由于肿块增大,疼痛逐渐加重,血肿压迫尿道、膀胱可有排尿困难、尿潴留。如出血量多,可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脉数及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做阴道检查时,阴唇膨大,皮肤黏膜表面呈紫色,阴道血肿多使一侧阴道壁向阴道膨出,阴道变窄。形成血肿壁的组织十分紧张,触诊产生剧痛。肛周皮肤有时可见瘀斑。腹膜后血肿于腹股沟韧带区域及一侧髂凹处,可扪及血肿包块且有明显触痛。


    10.什么是软产道和硬产道


    软产道是女性子宫部位以及阴道盆腔,还有会阴等软组织所组成的管道。胎儿都是通过软产道进行分娩的,在分娩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撕裂的情况,它的伸缩力是比较强的,当身体出现子宫收缩以及胎儿头部下降挤压的时候,就会使软产道扩张。


    11.什么是软产道的特点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共同组成的弯曲管道。

     

    1.子宫下段形成:是由未孕时的子宫峡部形成,未孕时子宫峡部长约1cm,妊娠12周后逐渐伸展为宫腔的一部分,随着妊娠的进展逐渐被拉长,到妊娠末期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子宫下段拉长7-10cm。

     

    2.宫颈管消失及宫口扩张:通常宫颈管先消失,随后宫颈口扩张,临产前宫颈管长约2-3cm,临产后宫颈管逐渐变短消失,随之宫口扩张。当扩张10 cm,宫口开全,随即开始分娩。

     

    3.阴道,骨盆底及会阴变化:正常阴道伸展性好,不影响分娩,临产后破膜后胎先露直接压迫盆底,软产道下段形成一个向前向上弯曲的筒状通道。

     

    软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娩时防止软产道损伤,避免产中多量出血。


    12.软产道包括哪些部位


    软产道是子宫下部,子宫颈,阴道和骨盆软组织的管道。由于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子宫上部的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部的肌壁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部和下部肌肉壁的厚度不同,两者之间的子宫中有一个环形凸起,称为生理收缩环。软产道可引起难产,生殖道其他部分也可以影响软产道使分娩发生困难。

     

    一、软产道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二、软产道的组成部分哪些解释?

     

    1、子宫下段的形成 :子宫下部由子宫峡部形成。在妊娠12周后逐渐扩展到子宫腔的一部分。到怀孕结束时,子宫峡部被拉长并变薄以形成下部子宫。分娩后,子宫收缩进一步拉伸子宫下部,这是软产道的一部分。由于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子宫上部的肌肉层更厚更厚,子宫的下部被拉伸并变得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部和下部肌肉壁的厚度不同,在两者之间的子宫表面存在环形凸起,称为生理收缩环。

     

    2、子宫颈的变化:在出生之前,初产妇的初产妇只有一个指尖,母亲可以容纳一个手指。分娩后,子宫颈的扩张主要是子宫收缩和收缩的结果。此外,胎儿的第一个暴露部分可以防止羊水在收缩期间回流。由于子宫下部蜕膜发育不良,膜很容易与蜕膜分离并突出到子宫颈以形成前羊水囊以帮助子宫颈。扩张。膜大部分在子宫颈的近端开口处破裂。

     

    3、盆底,阴道和会阴变化:羊水囊和阴道口的第一个暴露部分,第一个阴道口,薄膜破裂后,盆底直接按压,使下半部分软产道形成一个向前弯曲的长管。前壁较短,后壁较长,阴道口向前和向上,阴道粘膜褶皱变平,以扩大管腔。提肛肌向下扩展到两侧,肌束分开,肌纤维伸长,使会阴体变薄,使胎儿通过。阴道和盆底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怀孕期间肥大,血管厚,血液供应充足。

     

    通过上述介绍,每位孕妇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当婴儿出生时,在助产器械中,抽吸装置和镊子会对产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尤其是镊子。侧切伤口未得到正确治疗。当缝合切口伤口时,医务人员不会完全止血,在子宫颈或阴道撕裂但未发现,处理,缝合错误等会给阴道区域带来损害。因此,孕妇给孕妇一个良好的环境。



    本文内容由振东健康网整理发布

    加入收藏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