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振东健康网  
网站首页 男性健康 女性健康 育儿保健 老年健康 健康自测 查药品 查疾病 健康资讯

查疾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查疾病 > 艾滋病

艾滋病

加入收藏

别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疾病简介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陷综合征(AIDS),是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皮疹、肌肉…

查看详细

别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发病部位:其他

传染性:有传染性

治愈率:0.001%(只能维持治疗,现在治愈率极低。)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症状:HIV感染,不明原因发热,免疫力降低,关节疼痛,反复感染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传染科,性病科,生殖健康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常需终身治疗)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0—100000元)

临床检查: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血清抗艾滋病抗体、脑脊液β2微球蛋白、产检

症状 查看详细

典型症状HIV大量复制而CD4细胞急剧下降,使得大约50~70%的感染者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痛、头痛、皮疹、肌肉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多数症状轻微,持续1-3周可缓解。此外,HIV在进入体内5天左右即可于外周血中检测出病毒成分,如HIV-RNA和P24抗原,而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

相关症状:不明原因发热、免疫力降低、HIV感染、反复感染


一、HIV感染的临床分期

临床上主要将其分为三期,分别是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 急性期

这种急性感染通常发生在初次接触HIV后2~4周左右。在此期间,HIV大量复制而CD4细胞急剧下降,使得大约50~70%的感染者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痛、头痛、皮疹、肌肉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多数症状轻微,持续1-3周可缓解。此外,HIV在进入体内5天左右即可于外周血中检测出病毒成分,如HIV-RNA和P24抗原,而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另外,约9%的病人可出现急性HIV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中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高。

2. 无症状期

本期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出HIV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具有传染性。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每个个体的病程进展有所不同,其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一般认为经血途径感染者此期较短(数个月至5年,平均2年),而性途径感染者较长(6~12年,平均8年)。在无症状期,HIV在人体内一直维持着高度复制平衡状态,也就是病毒每天大量的产生,但同时也大量的被清除,不断的感染和杀伤T淋巴细胞,也不断的突变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击。结果在HIV感染者身上会整体表现出:

⑴T淋巴细胞逐渐缓慢下降,有报道平均每年的下降数目为40~60/mm3;⑵血中病毒量基本维持此低水平不变,为相对动态稳定平衡状态,但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静止的状态,而是HIV不断产生即不断被清除所得的动态平衡;这种快节奏高速率的动态过程,在大量的研究中已多次证实;⑶遗传基因快速的突变,从发病机制的研究来看,这个阶段是一个缓慢的CD4细胞的缺陷期, 这缓慢的免疫功能损伤使病人有着发生致命性感染的潜在风险。

3. 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在长时间的无症状期后,病人可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渐进性消瘦等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大多数表现为卡氏肺囊肿性肺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这是大多数AIDS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未经治疗者在进入此期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8个月。此期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PGL),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此外,大约有35%的AIDS或HIV-1感染者会出现卡波西氏肉瘤,它是一种紫色的斑块,可出现于全身皮肤,但常见于四肢,亦可出现于口腔粘膜内,皮损附近的淋巴结亦可累及,局部皮肤损伤可发展为不易愈合的溃疡或感染霉菌,偶尔这种斑块亦可出现于内脏并扩散开来,但卡波西氏肉瘤并不构成HIV-1感染的死因,这类病人最后的直接死因仍是感染。还有少数的HIV-1感染者表现为淋巴肉瘤、黑色素瘤等其他恶性肿瘤。


二、HIV感染的三种临床类型

(1) 典型进展者

在感染早期,其免疫功能未受损害,但在8~10年内免疫能力逐渐下降,最后发展成为艾滋病。

(2) 快速进展者

这个群体的CD4细胞计数在2~5年内迅速下降,抗HIV的抗体水平很低,而且该抗体中和HIV的能力也较差,也可能有增强抗体。快速进展者中最显著的特征是HIV感染后一直维持较高的病毒载量。

(3) 长期存活者(又称长期不进展者)

这些感染者能维持健康状态达12年以上,目前最长已达17年,并且CD4细胞计数维持正常。此群体在所有感染者中的比例一般为8~10%,多为血友病患者、静脉吸毒者、异性接触者和新生儿。长期存活者常常具有如下特征:病毒载量低(血浆和PBMC)、HIV毒株是相对非致病性毒株、针对个体中现存HIV毒株的抗体不会加重感染、PBMC产生Ⅰ型细胞因子、CD8细胞抗病毒反应很强。

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包括:⑴感染了复制能力较弱的减毒株(nef缺失);⑵CD8细胞抗病毒反应很强;⑶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12);⑷可检测到自身毒株的中和抗体;⑸人体强壮;⑹缺失一个CCR5的等位基因,CD4细胞上CCR5受体的表达降低,影响NSI毒株的播散。

病因 查看详细

主要病因: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引发,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一、发病机制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能够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而一旦受HIV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此时病原体得以乘机经血行或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 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艾滋病便是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引发,病毒侵入人体后,侵犯免疫细胞中的T4淋巴细胞,使之失去免疫功能,极易受到感染,因此病人在发病期表现为易受到多种病原微生物、原虫和癌细胞感染,因失去免疫功能,无抵抗力,最终死于各类感染。病人初期表现为急性反应期,会有发热、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现象。约二十天后,转入窗口期,成为潜伏期带毒者,无症状表现,此期数年或更长时间。有些得了艾滋病毒的人,误以为自己没有吃药,也很健康,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艾滋病毒有潜伏期。在这段时间内,病人体内有足够的T细胞,可以抵抗病毒。但是病人体内的T细胞却一直不断在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度,免疫力越来越差,CD4细胞可能少于200/ml,病人开始出现卡波西氏肉瘤与伺机感染,就进入了后天免疫不全综合症,也就是艾滋病。


二、传播途径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如眼泪、唾液和汗液中HIV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一般的接触也并不能传染艾滋病,如共同进餐、握手等。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如果离开人体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就会死亡。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

A)唾液传播

一般接吻不会感染艾滋病。但若健康一方口腔内有破损伤口,同时艾滋病病人口内也有伤口,双方接吻时病毒就有可能通过破损处而传染。汗液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人接触过的物体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但是其用过的剃刀,牙刷等可能带有少量病人血液,毛巾上也可能有精液,因此共用个人卫生用品时便可能感染,所以个人卫生用品不应和别人共用。

B)性交传播性交传播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生殖器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或溃疡时,会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通过肛门性交,阴道性交,就会传播病毒。而口交传播的机率非常小,除非健康一方口腔内有伤口,或者破裂的地方,艾滋病病毒就可能通过血液或者精液传染。一般来说,接受肛交的人被感染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肛门的内部结构较为薄弱,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精液中的病毒可能通过这些小伤口进入未感染者体内繁殖。这就是为什么男同性恋比女同性恋者更加容易感染艾滋病的原因。

C)血液传播

输血传播:如果血液里有艾滋病病毒,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血液制品传播: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取某些成份制成的生物制品。有些血液制品中可能含有艾滋病毒,使用该血液制品就可能感染HIV。另外,使用不洁针具可传播艾滋病毒。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不光是艾滋病病毒,其他疾病(例如:肝炎)也可能通过针具传播。所以,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等都十分危险。

D)母婴垂直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在怀孕、分娩或是母乳喂养过程中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但是,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抗艾滋病的药品,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会降低很多,甚至完全健康。有艾滋病病毒的母亲不应该用自己母乳喂养孩子。

并发症 查看详细

常见并发症:毛状白斑、鹅口疮、细菌性肺炎、弓形体病、卡氏肺囊虫肺炎、病毒性肝炎、贫血、肠炎、肝炎、宫颈癌

艾滋病并发症中多系统受累者达86.6%,以消化、呼吸、血液和淋巴系统为主。并发症依次为细菌性肺炎、口腔毛状粘膜白斑、鹅口疮、各种感染性腹泻、贫血和消耗综合症。机会性感染占所有并发症的80.6%。我国AIDS并发症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与国外报告相差较大,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

1.机会性感染

(1)原虫感染

A)弓形体病:常有头痛、发热、脑膜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诊断主要靠检测血中抗弓形体IgM抗体( )或头颅CT见典型环圈状病变。该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动物鼠弓浆虫所致的一种动物传染病。先天性感染是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后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组织囊虫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B)隐孢子虫肠炎:孢子虫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小原虫,人感染后,附于小肠和大肠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病人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诊断靠肠镜活检或粪便中查到原虫的卵囊。C)卡氏肺囊虫性肺炎:主要发生于肺部,可导致呼吸困难、持续的咳嗽,发热等。卡氏肺囊虫是一种专在人的肺内造穴打洞的小原虫。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受到破坏,这时卡氏肺囊虫便乘虚而入,在病人体内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满渗出液和各种形态的肺囊虫,造成肺部的严重破坏。据对180例卡氏肺囊虫肺炎X线胸片检查所见,表现为两侧间质性肺炎的77例,间质及肺泡炎症45例,肺门周围的间质炎症26例,单侧肺泡及间质炎症24例,未见异常者8例。肺功能测定示肺总量及肺活量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加剧。气管镜或肺穿刺所取之标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虫,有时还可以查到其它病原体,此时为混合性机会感染。本病病程急剧,亦可缓慢,终因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达90%~100%。

(2)细菌性感染

最多见的是结核杆菌和鸟型分支杆菌,肺结核进展很快,可见空洞和痰菌阳性,治疗较困难亦有全身播散性结核。A)分歧杆菌感染:可以感染体内几乎所有的器官,导致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发热、夜间多汗、体重下降、胃痛以及腹泻等。确诊主要靠病原分离培养及活检。B)沙门菌感染:其引起的症状有:严重的腹泻、发热、寒战、腹痛以及偶尔的呕吐等。C)杆菌性血管瘤病:由血管增生引起,表现为皮肤或其它器官的肿瘤样肿块。D)结核杆菌感染:结核病常发生于有病毒感染但尚未发展成艾滋病的病人,可能是因为结核杆菌的毒力强于其它与艾滋病相关的病原体,如卡氏肺囊虫等,所以结核病更易发生于免疫缺陷早期。74%~100%的艾滋病感染伴结核病人有肺结核,其症状和体征常难以鉴别于其他相关的肺部疾病。最突出临床特征是高发肺外结核,最常见的形式为淋巴结炎和粟粒性病变,常波及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E)细菌性肺炎F)其他: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等的感染。

(3)真菌感染

A)口腔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粘膜上,可从皮肤和粘膜分泌物、大小便、痰液中培养出来。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机体菌群失调时,可使白色念珠菌变为致病菌导致感染。可分为皮肤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后者多见为鹅口疮:口腔粘膜、舌及咽喉、齿龈或唇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剥离,露出鲜湿红润基底。如果同性恋者持续有鹅口疮且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往往表明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毒或将发展为艾滋病。念珠菌性食道炎可造成吞咽困难及疼痛或胸骨后疼痛,食道镜检查可见食道粘膜有不规则溃疡和白色伪膜。其它尚有念球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内脏念珠菌病等。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B)隐球菌脑膜炎:可以出现头痛、高热、颈部僵硬、对光线过于敏感等症状。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容易经呼吸道,偶可经肠道或皮肤入侵致病。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很高的病死率,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错乱及脑膜刺激症状。肺部隐球菌,以亚急性或慢性发病,伴咳嗽、粘痰、低热、胸痛、乏力、X线检查为非特异性改变。对隐球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确诊。

(4)病毒性感染:可见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HZV)、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等感染。

A)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破坏眼睛(可能致盲)、消化系统、肺或其他器官。多数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但可在尿、唾液、粪便、眼泪、乳汁和精液中迁延排出病毒,并可经输血、母亲胎盘、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传播。艾滋病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肝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确诊必需在活检或尸解标本中找到包涵体或分离出病毒。B)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和丙肝。C)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明显增加妇女得宫颈癌的风险。D)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脑部感染性疾病。症状有:言语困难,身体的某一侧出现虚弱,视力丧失,上下肢的麻木感等。E)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生殖器疱疹。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也可经飞沫传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报皮肤侵入人体。孕妇在分娩时亦可传给婴儿。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肤粘膜损害、累及口周、外阴、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气管及肠道粘膜等,以唇缘、口角的单纯疱疹最常见,其损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基底稍红,水疱被擦破后可形成溃疡,其溃疡特点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继发感染,症状多较严重,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损部位可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活检可查到典型的包涵体。F)EB病毒:该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EB病毒可致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全身斑疹,T细胞减少等。

2.恶性肿瘤

(1)卡波济肉瘤:在皮肤或黏膜上包括肺和食道胃肠均可见,诊断需靠活检做病理检查。

(2)淋巴瘤:常有持续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诊断靠活检送病理。

(3)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于淋巴细胞,艾滋病毒感染后患此癌症的风险增高。

3.常见营养不良

由于各种感染或肿瘤消耗过多,而患者又食欲减退,时间长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

预防

相关文章更多>

检查

相关文章更多>

就诊

相关文章更多>

治疗

相关文章更多>

护理

相关文章更多>

饮食

相关文章更多>

相关用药信息 查看更多>

药品信息仅供参考,用药谨遵医嘱

暂无相关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