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振东健康网  
网站首页 男性健康 女性健康 育儿保健 老年健康 健康自测 查药品 查疾病 健康资讯

查疾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查疾病 > 继发性纵隔感染

继发性纵隔感染

加入收藏

别名:
疾病简介

颈部筋膜平面直接与上纵隔解剖平面和脏器间隙通连,下纵隔之结构和平面同样通过筋膜与腹膜后区上部相通。来源于上术一个区域间隙之感染,能直接通过这一解剖区域进入另一解剖区域。特别是起源于颈部的感染,不仅是因为重力作用,耐用由于胸腔的负压向下扩散到纵隔内。以…

查看详细

别名:

发病部位:

传染性:无传染性

治愈率:74%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症状:剧痛,呼吸困难,寒战,心率增快,脓性分泌物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外科,心胸外科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21天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临床检查:食管造影、胸部平片

症状 查看详细

早期症状:发热,疼痛和脓性分泌,病人术后体温不退。

晚期症状:心率增快、寒战、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剧痛、皮下气肿。

相关症状:心率增快、寒战、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剧痛、皮下气肿。


继发性纵隔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疼痛和脓性分泌,病人术后体温不退,1星期内上升至39℃以上或消退后又上升,于弛张高热前,尚有寒颤,切口疼痛加剧,最后在局部切口或引流处出现的时间最短在术后3D,长者在2星期以上,一般在7d左右,体格检查,按压切口旁,胸骨边缘有压痛,如纵隔感染已扩散至骨髓炎,胸骨开始不稳定,则有胸骨哆开的一些体征,血化验,白细胞计数和多核细胞显著增高,计数可增至(10~20)×109/L(1000~2000/mm3)以上,有高达30×109/L(3000/mm3)以上者;多核细胞常在90%以上,胸骨侧位摄片示胸骨后方有密度增深的阴影,如有骨髓炎尚示骨质疏松和破坏。

病因 查看详细

主要病因: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肠杆菌、霉菌等感染。


纵隔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如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其他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如肠产气杆菌、产碱杆菌和变形杆菌、荚膜杆菌、绿脓杆菌。近年来由于常规采用广谱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少见,脓液细菌培养常为阴性。在慢性感染病例中常找到霉菌,如白色念珠菌。

不同原因造成食管、气管及支气管破裂可引起化脓性纵隔感染。

(1)急性上纵隔感染,多由于颈部或胸部食管损伤引起;例如食管镜检查,造成医源性器械损伤,食管异物穿通侵蚀食管壁等。以往的硬质金属管镜检查比较容易产生这种穿孔。

(2)食管手术后引起之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亦是急性纵隔感染常见的原因,不过这种炎症多迅速扩散至胸腔内,覆盖了急性纵隔感染问题。剧烈呕吐诱发之自发性食管破裂,则主要产生致死性纵隔感染。

(3)经气管前间隙、咽周间隙、椎前间隙向下蔓延可造成上纵隔感染。因为颈部表浅,便于引流用抗生素也易于控制,所以由颈部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进展为急性上纵隔感染也是一种产生纵隔感染的原因。胸内化脓性病变,例如脓胸、邻近纵隔的肺化脓症,偶尔也可以直接播散达纵隔内。由急性化脓性心包炎和腹膜后区之感染上行引起之纵隔感染者极为罕见。在心脏手术,特别是正中切口病例,术后需作气管切开的病人中,由于手术中分离了胸骨上窝,使得气管切口和胸骨后间隙相通,使一些气管内分泌物流入纵隔造成纵隔的感染。在临床上常有报道。

并发症 查看详细

常见并发症:休克

多脏器功能衰竭和中毒性休克,纵隔感染的并发症较为危险,因为造成感染的细菌多为肠道致病菌,此类致病菌进入组织后产生很强的致病力,导致周围组织广泛坏死,若并发食管穿孔,其中所含的许多口腔内高度有害的细菌可以引起非常严重的中毒,细菌或毒素通过纵隔丰富的淋巴网吸收,很快产生菌血症、毒血症和败血症,甚至并发中毒性休克。另外本病还可以引起心包炎,胸腔积脓,心肺功能衰竭和大血管腐蚀性的致死性出血等。

预防

相关文章更多>

检查

相关文章更多>

就诊

相关文章更多>

治疗

相关文章更多>

护理

相关文章更多>

饮食

相关文章更多>

相关用药信息 查看更多>

药品信息仅供参考,用药谨遵医嘱

暂无相关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