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7日 15:26:05 来源:医药经济报
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积极有序推动制造业和流通业复工复产复业。会议要求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特别要保障在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和关键产品生产,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发展线上零售、问诊等服务,满足公众需求。
事实上,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受到医疗资源不均衡、就医信息不对称、居家隔离等因素影响,紧张的医疗资源和患者的就医需求面临极大挑战,众多求医不便的患者开始转向线上问诊,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线上电商等关键词频频得到“点名”关注。
疫情期间
线上诊疗服务发力
国务院此前召开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强调,在新冠疫情患者救治工作中,一定不能影响正常医疗服务工作。“必须一手抓疫情重点防控,一手保医疗常规服务,分类管理、精准施策!”
为全力保障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全国多地医疗机构按照疫情防控工作整体部署,快速调整医院诊疗流程布局。尤其湖北等地区,受到严重疫情影响,医疗资源更是高度紧张。
由于目前所处的特殊时期,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很多人都选择远程问诊、线上买药,这为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丁香园等不少线上平台及时开通在线义诊,好大夫在线、微医等互联网医院积极培育用户使用习惯,康爱多、健客网、叮当快药、七乐康等医药平台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不难看出,线上医疗服务在疫情期间的“爆发式增长”,极大缓解了线下门诊压力,避免了交叉感染,同时,也逐渐从“卖药”“问诊”等产业链附加值较低的边缘服务,迅速向更具价值的“诊疗”核心服务集中。
行业普遍认为,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等线上诊疗服务渠道一直充当着医患“桥梁”角色,通过推出问诊咨询、义诊、线上购药等服务,适当调配医疗资源解决患者就医难题,特殊时期可能将改变患者的传统就医习惯。
某药企首席商务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型医院日常诊疗人满为患,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疫情时代”传统就医习惯可能得到改变。“以往提起互联网医疗就是‘轻问诊’,但现在线上诊疗服务已经完全借助远程复诊切入诊断、治疗、用药、送药、支付等核心医药价值链条,这在产业链闭环中的作用就非常大。”
政策支持
支付方式正在打通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消费“寒流”,与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相比,此前遭遇瓶颈的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领域,正在悄然迎来“春天”,特别是在国家层面,相继出台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助推了行业发展。
今年3月,《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先后发布,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对互联网医疗机构开具电子处方、诊疗费和药费医保在线直接结算“开绿灯”。
许多地方政府开始对线上医保“松绑”。今年2月以来,上海、四川、广东、江苏等地都明确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结算体系。;2月26日,核心疫区武汉也联合线上医疗平台微医开通了医保支付,覆盖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恶性肿瘤等十个重症慢病病种,提供线上复诊开方,线下药店开药。
近二十年来,在监管部门科学监管的整体思路下,我国医药电商领域发展迅速:从1999年的禁止网上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到2014年天猫医药馆、八百方网上药店、壹药网成为第一批获批医药网上零售试点资格的电商,再到如今医药电商政策逐步放开,细分领域已经成为院外市场渠道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同时,作为处方外流主力军,互联网医院在模式探索中也逐步得到了政策认可。2019年8月,上海市卫健委发布《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明确了互联网医院的定义、诊疗范围、监管内容等,并提出了互联网医院准入制度要求。在此之前,国家医保局公开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部分代表关于互联网医疗建议提案的答复,透露互联网医疗收费即将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国家医保局照此形成了初稿,待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正式发布。
过去,在线诊疗如何定价、纳入医保报销问题一直是行业发展中最大的阻力。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医院和在线诊疗的发展受到利好政策鼓励,院内处方外流将得到更加便利的渠道支持,尤其针对常见病和慢性病,从院内到院外,从线下到远程,全新的趋势将给市场带来全新的机会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