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查疾病 > 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dilation of mammary duct)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病程冗长、病变复杂而多样化的慢性乳腺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高峰年龄为 50-60岁。曾被命名为“静脉扩张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等,被命名为“乳腺导…
查看详细早期症状:乳房局部疼痛不适,并可触及肿块。肿块位于乳晕下或向某一象限伸展。肿块质硬、韧。表面呈结节样,界欠清,与胸壁无粘连。有的乳房皮肤有水肿,桔皮样,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晚期症状:肿块发生软化,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混有粉渣样脓汁,并造成乳晕部瘘管,以致创口反复发作、渐成瘢痕,使乳头便内陷成凹。
相关症状:淋巴结肿大 皮肤粘连 乳腺退化不全 脓肿 高热 寒战
一、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常有哺乳障碍史。病变常限于一侧,但亦有两侧乳腺同时受累者。乳头溢液有时为本病的首发症状,且为惟一体征。多个部位压迫乳腺,均能使分泌物自乳头溢出,病变常累及数目较多的乳管,也可占据乳晕的一大半。乳头溢液常为间歇性,时有时无。
以上临床表现不是所有病人都按其发展规律而出现,即其首发症状不一定是先出现乳头溢液或急性炎症表现,可能是先出现乳晕下肿块,也可能出现经久不愈的乳晕旁瘘管。
另外,根据本病的病理改变和病程经过,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
1、急性期:
(1)早期:
症状不明显,可有自发性或间隙性乳头溢液,只是在挤压时有分泌物溢出,溢液呈棕黄色或血性、脓性分泌物,此症状可持续多年。
(2)发展:
乳晕范围内皮肤红、肿、发热、触痛。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并有压痛。全身可有寒战、高热等表现。
此急性炎症样症状不久即可消退。
2、亚急性期:
在乳晕区内形成具有轻微疼痛及压痛的肿块。肿块边缘不清,似乳腺脓肿,肿块大小不一。穿刺肿物常可抽出脓汁。有时肿物自然溃破而形成脓瘘。脓肿溃破或切开后,经久不愈,或愈合后又重新有新的小脓肿形成,使炎症持续发展。
3、慢性期:
本期病程长短不一,从数月到数年或更长。当病情反复发作后,可出现1个或多个边界不清的硬结,多位于乳晕范围内,扪之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粘连固着,以致导管短缩、牵拉乳头回缩。有时由于局部皮肤水肿,而呈“橘皮样”改变,重者可有乳腺变形。
可见单孔或多孔溢液,其性质可为浆液性或血性。腋窝淋巴结可扪及。
二、相关检查
可行X线乳腺导管造影、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以及肿物切除后行病理学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三、诊断
对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其临床过程,考虑其发病年龄,再结合下列几点,常可作出正确诊断。
一、发病原因
其病因目前尚无一致认识,可能和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
二、发病机制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在学界尚有争议,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看法:
1、导管排泄障碍:
(1)如先天性乳头畸形、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纤维等引起乳孔堵塞,导管发育异常,乳腺结构不良,导致上皮增生、炎症、损伤等引起导管狭窄、中断或闭塞。导管排泄不畅,常是溢乳期发展到肿块期的主因。
(2)导管内分泌物积聚,引起导管扩张。
(3)部分中、老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乳腺导管呈退行性变,管壁松弛,肌上皮细胞收缩力减退,导致导管内分泌物积聚而管腔扩张引起本病。
2、异常激素刺激:
异常的性激素刺激能促使导管上皮产生异常分泌,导管明显扩张。
一般来说,单有阻塞存在而无异常激素刺激促使上皮分泌,不致发生导管扩张。
3、感染:
可能与厌氧菌感染或乳晕部感染有关。
Adai(1933)在较详细的研究后发现,本病发展到后阶段,乳腺导管分泌物不仅刺激导管扩张,而且可以溢出管外,经分解后产生化学物质,引起周围组织的化学性刺激和抗原反应,引起管周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并定名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常见并发症:乳房疼痛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