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振东健康网  
网站首页 男性健康 女性健康 育儿保健 老年健康 健康自测 查药品 查疾病 健康资讯

查疾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查疾病 > 肩关节不稳定

肩关节不稳定

加入收藏

别名:
疾病简介

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但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无论是发育的原因,还是损伤所致的骨结构缺损、盂唇病变、关节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周围肌肉麻痹等原因均可导致肩关节不稳定。

查看详细

别名:

发病部位:上肢,骨

传染性:无传染性

治愈率:60%

多发人群:儿童或青少年

相关症状:乏力,关节松弛,屈伸不利,结节,肌肉萎缩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中医科,骨科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功能锻炼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临床检查:关节镜、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梳头试验、肌电图、骨关节及软组织CT

症状 查看详细

早期症状:肩部钝痛,在运动或负重时加重。关节失稳及弹响感;多数患者自觉盂肱关节失稳及有弹响

晚期症状: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

相关症状:乏力 关节松弛 肌肉萎缩 结节


一、症状

1.病史及发病年龄 先天性或发育性肩关节不稳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即出现症状。Ehlers-Danlo症患者则可能有遗传史或阳性家族史。特发性肩关节松动症(loose shoudler)多见于20岁左右的青年,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外伤后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及盂唇损伤(Bankart lesion)多见于青壮年,且有急性外伤史。对青壮年因运动或作业损伤造成的肩关节半脱位也需除外肩袖损伤。对老年人损伤性盂肱关节不稳定也应考虑到在退变基础上发生肩袖破裂的可能性。

2.症状 疼痛:表现为肩部钝痛,在运动或负重时加重。关节失稳及弹响感;70%的患者自觉盂肱关节失稳及有弹响,常在上举或外展到某一角度时出现失稳感,并在负重时症状更明显。约半数以上患者有疲劳及乏力感,尤其是不能较长时间提举重物。约1/3患者有肩周围麻木感。

在盂肱关节复发性前脱位,脱位发生时有典型的畸形及功能障碍等表现,在外旋、外展位后伸时易发生,且复位较易,但症状不如急性肩关节脱位明显。

3.体征 检查时使患者充分暴露双肩,端坐于检查者对面。检查内容应包括:

(1)肌肉有否萎缩:如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以及上肢带其他肌肉。

(2)关节活动范围:包括上举、外展、后伸以及被动内、外旋(和健侧同时进行,以便对比)的范围。在被动伸屈运动时及主动外展、上举时按触其关节前方以探知有无弹响或失稳振动感,如肩肱关节各方向均有过度活动则应进一步检查四肢其他关节。

(3)关节稳定性检查:前后方向推压肱骨头,以探知有无过度松动现象。在内旋位及外旋位分别向下牵引上臂,如肱骨头明显下移,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凹陷,则说明有向下方向失稳(loosening)。特发性肩松动症及肩袖间隙撕裂具有上述表现。肩前方及下方的不稳定是最常见的类型。少见的复发性肩后方脱位,存在后方不稳定,肱骨头易被推向后方。

(4)压痛部位:复发性肩前方脱位或Bankart lesion肩盂前方及前下方可存在压痛;肩袖损伤压痛常位于肩峰下和大结节近侧。肩袖间隙分裂于喙突外缘有压痛,被动外旋时疼痛加重。先天性发育不良以及麻痹性、随意性肩关节半脱位所致的肩肱关节不稳定往往无固定性压痛点。


二、诊断

全身性关节及韧带松弛症或有明显麻痹原因等的明显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盂肱关节松弛所致的半脱位及特发性肩松动症的临床诊断较困难。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断应根据发病年龄、病史、临床症状,详细的物理学检查、X线检查、关节造影、CT检查以及关节镜检查等方法作出病因诊断并确定不稳定的类型及程度。

病因 查看详细

主要病因:发育、损伤所致骨结构缺损、盂唇病变、关节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关节周围肌肉麻痹等。


一、发病原因

1.先天性或发育性因素 骨骼因素:肩盂发育过小、臼面过深、肩盂过度后倾(后张角过大)、肩盂后下缘缺损等均是盂肱关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肱骨头发育异常、后上方缺损(西洋斧状畸形)、肱骨逆向扭转畸形使肱骨头前倾角过大等往往是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基础。

软组织因素:见于胚层发育缺陷(messoderal)所致的全身性关节囊及韧带松弛征(Ehlers-Danlos syndrome)。

2.麻痹性因素 肩周主要肌肉及支配肌肉的神经可因麻痹而致肩关节不稳定。臂丛神经损伤(包括产伤)、腋神经损伤、肩胛上神经卡压症、副神经损伤以及新生儿产瘫后遗症等均可造成肌肉瘫痪,发生肩关节不稳定。

3.外伤性因素 青壮年的外伤性肩关节脱位可造成关节囊的撕脱、盂唇剥离以及盂肱中、下韧带损伤及松弛,是导致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的常见原因。盂唇撕脱很难愈合,前下方盂唇撕脱可造成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前方盂唇剥离则易造成复发性肩肱关节半脱位。

肩袖的功能不仅关系到肱骨近侧端的运动,而且对盂肱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肩袖广泛撕裂使盂肱关节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出现不稳定。老年患者发生肩关节脱位的同时常合并肩袖损伤,以致日后出现肩关节不稳定。

肩袖间隙分裂(tear of rotator interval)是肩袖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冈上肌腱与肩胛下肌的肌间隙分裂使完成臂上举时二肌的协同作用,以及肱骨头固定于肩盂上的合力作用明显减弱,造成关节失稳,以及上举过程中的肩肱滑脱(slipping)现象。

4.特发性肩松动症 特发性肩松动症为一种无明确原因、无解剖形态异常的肩关节多向性不稳定,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X线检查见在上位出现肩肱关节滑脱现象,向下牵引上臂时出现肱骨头向下松动(losening)。本症在英美的文献中被称为多向性肩关节不稳定或多向性盂肱关节半脱位(multidirectional unstable shoulder),在日本则被称为动摇性肩关节症(loose shoulder)。有些学者认为,本症患者的肩盂后下缘有缺损,肩盂后张角过大,是一种严格局限于肩肱关节内的不稳定。

5.精神因素 随意性盂肱关节脱位及半脱位因肌肉随意收缩所致。Rowe在1973年强调指出了本病病因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


二、发病机制

广义的肩关节是指盂肱关节(第1肩关节)、肩峰下关节(第2肩关节)、肩肋胸壁间连结、喙肩锁间连结、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6个部分构成的关节复合体,前三者是肩关节复合体的主要运动部分,后三者属于微动部分。

狭义的肩关节是指盂肱关节而言。盂肱关节是由肩盂与肱骨头组成的杵臼关节。肱骨头较大,近似球形:肩盂关节面近似卵圆形,其面积仅为肱骨头关节面的1/3,其盂较浅,呈碟状,周边有纤维软骨环绕形成盂唇。肩关节囊壁较松弛且富有弹性,在前、后部及腋部形成皱襞,使肩关节保持了最大的活动范围。肩关节不稳定通常是指肩肱关节的失稳。

肩关节依靠其韧带组织、关节囊以及周围的肌肉保持其稳定性,主要的稳定结构除了纤维关节囊、肩肱韧带、喙肱韧带以及加深关节盂的盂唇等关节内稳定装置以外,还有肩袖肌群(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以及连接躯干和肩胛带的肌群(胸大肌、胸小肌、菱形肌、肩胛提肌、背阔肌、斜方肌、前锯肌等)。肩关节内稳定装置、肩袖肌群、三角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对肩肱关节的稳定性最重要。这些肌肉既是肩关节的稳定结构,又是肩关节运动的动力装置。

并发症 查看详细

常见并发症:肩关节脱位,可并发肩关节半脱位及弹响肩。

预防

相关文章更多>

检查

相关文章更多>

就诊

相关文章更多>

治疗

相关文章更多>

护理

相关文章更多>

饮食

相关文章更多>

相关用药信息 查看更多>

药品信息仅供参考,用药谨遵医嘱

暂无相关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