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振东健康网  
网站首页 男性健康 女性健康 育儿保健 老年健康 健康自测 查药品 查疾病 健康资讯

查疾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查疾病 >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加入收藏

别名:
疾病简介

疱疹性咽峡炎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

查看详细

别名:

发病部位:

传染性:无传染性

治愈率:90%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

相关症状:乏力,淋巴结肿大,红晕,肌痛,高热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五官科,耳鼻喉科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临床检查:免疫病理检查、涂片、体温、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症状 查看详细

早期症状: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

晚期症状: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

相关症状:淋巴结肿大、高热、红晕、乏力、肌痛、拒食、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咽部粘膜弥漫充血。


一、症状: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急性淋巴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种变异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如典型咽峡炎同样的损害,但不进展到水疱和溃疡,仅存留有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围绕以红晕。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患儿表现为起病急、突发高热、早期伴有流鼻涕,继而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宝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尿色黄、短少,大便干燥成球。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


二、诊断:

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鉴别诊断包括疱疹性口腔炎(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已一般无全身症状)。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系好发于儿童的特殊发热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病因 查看详细

主要病因: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当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

为什么孩子容易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呢?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有:

1.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例如小的孩子没有鼻毛,阻挡不住空气中的粗糙异物。

2.呼吸道粘膜柔嫩,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寒冷、刺激性气体等)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炎症反应。

3.呼吸道分泌出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不能充分杀灭入侵的病原体。

4.呼吸道表面有一种带无数纤毛的细胞,这些纤毛好像一把大扫除的刷子一样,不断将吸入并粘附在呼吸道上的小颗粒如粉尘、病菌等向外清扫,排到喉头咳出,但小儿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因此“自洁”功能也就相对地差。

人在生活中是要不断地呼吸以维持生命的,这样每天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细菌、病毒、有害气体、粉尘等,不可胜数,加上上述小儿呼吸道种种防御功能的不足,所以很容易发生各种急性呼吸道感染。


二、发病机制

病毒自鼻咽、口腔侵入至呼吸道及消化道局部黏膜,在黏膜上皮细胞,以及咽部或肠壁淋巴组织居留和增殖。病毒由原发灶经淋巴通道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或进入血循环产生病毒血症,到达全身各脏器,引发各种病变。

并发症 查看详细

常见并发症:肺炎、疟疾、脑膜炎。

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咽部疼痛,影响吞咽。婴幼儿患病,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有时伴有发热.检查咽部疱疹多发生。

预防

相关文章更多>

检查

相关文章更多>

就诊

相关文章更多>

治疗

相关文章更多>

护理

相关文章更多>

饮食

相关文章更多>

相关用药信息 查看更多>

药品信息仅供参考,用药谨遵医嘱

暂无相关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