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振东健康网  
网站首页 男性健康 女性健康 育儿保健 老年健康 健康自测 查药品 查疾病 健康资讯

查疾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查疾病 >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加入收藏

别名:
疾病简介

砷化氢为无色气体,是极强的溶血毒物。

查看详细

别名:

发病部位:其他

传染性:无传染性

治愈率:20%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症状:寒战,无尿,肚子疼,褐色尿 ,轻度中毒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急诊科,血液科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1-3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临床检查:红细胞谷胱甘肽合成酶、红细胞环状体、红细胞碱粒凝集试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血液电解质

症状 查看详细

典型症状:肝肿大、 恶性贫血、 贫血貌。

相关症状:褐色尿、轻度中毒 、肚子疼、寒战、无尿。


急性严重中毒的临床表现分4期:

1.前驱期在吸入毒物3~7h内因血管内大量溶血引起腰痛、腹痛、寒战、呕吐,随即有棕褐色尿(血红蛋白尿),此期一般仅数小时。

2.血红蛋白血症期大量溶血引起的贫血及黄疸,在12~24h内可损失原有红细胞的50%。1~2天后有明显黄疸,肝、脾大,且有压痛。

3.急性肾功能衰竭期溶血后形成的砷氧化物、血红蛋白管型以及破碎的红细胞等堵塞肾小管,引起少尿甚至无尿。此外,溶血后的贫血造成肾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肾损害。

4.恢复期轻度中毒临床可无急性肾衰期。此外,砷化氢本身对肝、肾、心有直接损害作用,国外文献报道病死率约22.5%。若吸入少量砷化氢,但持续较长时期,也可发生贫血、黄疸及多发性神经炎和皮肤病变。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病因 查看详细

一、发病原因

砷中毒。


二、发病机制

有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进入血液的砷化氢95%~99%以非挥发性形式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溶血。目前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已观察到巯基有保护红细胞免受砷化氢溶血的作用,也可能当砷化氢氧化时产生的过氧化氢与红细胞膜的巯基结合而损伤红细胞膜。溶血后形成砷-Hb复合物及砷的氧化物,随血流分布全身,若肾功能未受损害,最后由肾排出。

并发症 查看详细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并发为肾损伤。

肾脏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通常不易损伤,但是常因刀刺及枪弹伤而致开放性损伤。也可因腰部或上腹部的直接打击,或激烈的振荡致使肾实质损伤,称为闭合性损伤。由于肾脏血运丰富,一旦损伤极易引起出血及尿液外渗到组织间,发生休克和感染。肾损伤多见于20-40岁男性。占住院外伤病人的3%,占腹部损伤的8-10%。腹部穿刺伤中有6-14%可伤及肾脏。

预防

相关文章更多>

检查

相关文章更多>

就诊

相关文章更多>

治疗

相关文章更多>

护理

相关文章更多>

饮食

相关文章更多>

相关用药信息 查看更多>

药品信息仅供参考,用药谨遵医嘱

暂无相关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