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查疾病 > 视盘水肿
视盘水肿表现为视盘边缘模糊、视盘充血变红、严重时出现静脉的迂曲;视神经与周围血管由于高度水肿而不能看清,有时视盘周围出现片状出血或渗出物斑块;视盘水肿的晚期出现视盘萎缩。视盘水肿为常见的临床征象,主要由颅内压增高所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查看详细典型症状:视力正常或轻度模糊、一时性黑蒙可持续数秒,多发生在转动眼球时
相关症状:盲点 偏盲 视野缺损
一般视力正常或轻度模糊,一时性黑蒙可持续数秒,多发生在转动眼球时,称注视性黑蒙。根据视盘水肿发生速度及临床形成等,分类不尽相同。Holy分早期型、发展完全型、慢性型和水肿后萎缩型,王鸿启分初期型、进行期型、恶性期型和末期型,今分述如下。
1.初期型,其病理改变乃基于神经纤维肿胀、细胞外液体积聚和视盘血管扩张。用彩色立体眼底照像和立体检眼镜检查眼底,可发现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肿胀混浊,有直线形白色反光条纹丧失或变弯曲。颜色变深,模糊不清。视盘充血或浅层出血乃由于视盘表层微血管扩张或破裂所致。一般眼底镜常可以分辨,最好用接触镜配合裂隙灯检查,对该型诊断有极重要的价值。视盘边缘模糊一般多从视盘下方至上方开始,继而扩展至鼻侧边缘,最后颞侧方模糊,乃因视盘各部分神经纤维层密度不同,密度大的部位较早地出现肿胀。有无视网膜静脉自发性搏动对该型的判断有一定意义。但正常人有12%~20%可无静脉搏动,同时颅内压增高常显波动,如观察静脉搏动恰在颅内压升高的两个高峰波动间,颅内压降低至26.7kPa(200mmHg)以下,视网膜静脉搏动又可复见,甚至误诊。因此,确切意义仍有争论,但是该观察方便易行,作为一种参考指标仍有意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视盘细血管诉张荧光渗漏和小动脉形成,甚至视盘周围渗漏,此乃因毛细血管渗透笥增加所致。后期呈强荧光。检测生理盲点扩大特点是水平径有助诊断。在该型不能仅根据某一体重诊断,必须依靠几个体征综合分析,可疑者应随访。
2.进行期型,视盘表面隆起明显,可高达3~4D,呈蘑菇型。视盘表面的微小血管瘤及毛细血管扩张十分明显,盘周可见点状或火焰出血,盘缘模糊较显著,通过缘部的静脉怒张弯曲,可呈断续状。若颅内压迅速升高,可见大片火焰状出血和棉絮状渗出物,甚至玻璃体下出血。亦可见黄斑部有硬性尖出物和出血。严重者尚可见Paton线,多发生在视盘颞侧,呈半弧形,乃因视盘组织肿胀,将颞侧边缘处的视网膜推挤移位,致使该处视网摺叠出现皱纹,视网膜内界出现不同程度反光。视盘水肿持久者可见盘周的视网膜下有新生血管。
3.恶性期型,该型和进行期型仅程度不同,如颅内压急剧骤然升高,视盘组织和视网膜血管不适应,随即发生大量片状出血和渗出物,视盘水肿隆起度可高达5屈光度(D)以上,但也有无出血及渗出者。视力常有一定程度减退,视野可有向心性缩小(除外脑病的特征性视野)。
4.末期型,亦称萎缩型。无论何型,视盘水肿长期不消退者,均可转入此型。视盘变圆形,轻度高起,在视盘中央白色杯状凹陷消失,视盘的颜色由红色变成灰白色,动脉变细,静脉略粗或正常,网膜血管加鞘,盘周视网膜水肿吸收,在视盘表层组织内有时见小圆形光滑闪耀的硬性渗出物,很像埋在视盘表层组织下的上下班2疣。该型有视力减退、色觉障碍和视野缺损等。如行颅内减压术,有导致视力突然或逐渐丧失的危险。
视盘水肿分型鉴别颅内良性与恶性肿瘤有一定临床意义。颅内良性肿瘤多见于初期型或进行期型视盘水肿。良性肿瘤发病迟缓,病变多较局限,幕上校广阔,脑室受累较少或轻。如幕下良性肿瘤,虽幕下区域比幕上狭窄,但因良性肿瘤多数体积小,如生长部位再远离脑室系统,一般引起颅高压多不急剧发生。颅内恶性肿瘤多发生在恶性期,乃因其多呈浸润弥漫性生长,肿瘤侵犯范围广泛,累及脑室系统,发生脑脊液循环急剧梗阻,从而导致颅内压骤然增高,致使视盘水肿。
视盘水肿的发生频率与部位有密切关系。幕下及中线肿瘤如位于小脑,第三脑室后部及第四脑室,因直接阻碍脑脊液畅通,所以几乎全部出现视盘水肿,发生在早期。而位于额顶颞叶及脑干肿瘤则发展缓慢。垂体腺瘤一般只好生单性视神经萎缩,而很少出现神经萎缩,而很少出现视盘水肿。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盘水肿应当作急诊处理,提示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全身性疾病。
1、巨细胞动脉炎(30%):
血管炎类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全身性红斑性狼疮,Buergers病,过敏性血管炎,病毒后血管炎,接种免疫后,梅毒,放射性坏死。巨细胞动脉炎(GCA)过去称颅动脉炎、颞动脉炎、肉芽肿性动脉炎,后认识到体内任何较大动脉均可受累,而以其病理特征命名。GCA病因不明,是成人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本病主要累及50岁以上患者颈动脉的颅外分支。GCA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视觉丧失。
2、全身性血管病变(30%):
全身性血管病变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偏头痛,大动脉炎,颈动脉阻塞性病变。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3、血液性疾病(20%):
血液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急性低血压(休克),G-6-P-D缺乏症。
眼性白内障术后,低眼压,青光眼。
多见于老年人,超过60岁,国内发病年龄统计较国外为早,女较男多见,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病,凡能使视盘供知不足的全身疾病或眼病均可引起本病,全身病中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颞动脉炎,颈动脉阻塞,糖尿病,白血病及红细胞增多症等,眼压过低或过高使视盘小血管的灌注压与眼内压失去平衡亦可引起,由于血液中成分的改变和血液粘稠度增加,以致血循环变慢,携氧量减低,致使视盘缺氧。
常见并发症:脑瘤 血虚头痛 风热头痛
尽量寻找病因,及时治疗。脑瘤应早期手术摘除。对症治疗包括高渗脱水剂,如能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确诊为视盘血管炎视盘水肿型,皮质类固醇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伴有严重的头痛及有视神经病变,脱水剂等治疗无效可选用减压术或分流术,特别是假脑瘤。既往采用连续腰穿、颞肌下减压术、外眶部切开视神经鞘减压术等,仅能达到一时性压力减轻,现多倡用腰椎腹腔分法术。监测其视机能状况可选用Farnsworth-Munsell 100色彩试镜和VEP。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