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振东健康网  
网站首页 男性健康 女性健康 育儿保健 老年健康 健康自测 查药品 查疾病 健康资讯

查疾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查疾病 > 软下疳

软下疳

加入收藏

别名: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
疾病简介

软下疳(chancroid)又称第3性病,是经典性病之一,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本病以1个或多个生殖器疼痛性溃疡为特征,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化脓性病变。

查看详细

别名: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

发病部位:其他,女性生殖,男性生殖

传染性:有传染性

治愈率:75%

多发人群:所有人,男性多于女性

相关症状:淋巴结肿大,脓疱,阴茎表浅性溃疡,阴茎龟头橡皮肿,阴部溃疡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中医科,传染科,性病科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15-3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临床检查:涂片染色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症状 查看详细

早期症状:为外生殖器部位的炎性小丘疹。24-48小时后,迅速形成脓疱,3-5天后脓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境界清楚。溃疡呈园形或椭园形,边缘为锯齿状,其下缘有潜浊现象,周围呈炎症红晕。溃疡底部有黄色猪油样脓苔,并覆盖很多脓性分泌物,剥去脓苔可见出血。疼痛明显。

晚期症状:急性化脓性腹股沟淋巴腺炎,多为单侧,局部红肿热痛,横痃溃破后呈鱼嘴样外翻。

相关症状:脓疱、阴部溃疡、淋巴结肿大。


一、症状:

感染后潜伏期平均2-3天。大部分病例约在1周以内,有时少数病例可在数周以后发病。女性比男性的症状一般较轻,潜伏期也长。

初发为外生殖器部位的炎性小丘疹。24-48小时后,迅速形成脓疱,3-5天后脓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境界清楚。溃疡呈园形或椭园形,边缘为锯齿状,其下缘有潜浊现象,周围呈炎症红晕。溃疡底部有黄色猪油样脓苔,并覆盖很多脓性分泌物,剥去脓苔可见出血。疼痛明显。触诊柔软称此为软下疳。

软下疳数目在最初仅为1-2个,因可自家接种,故可在附近又出现新生病灶。软下疳大部分发生在外阴部位,男性多在冠状沟、包皮、龟头、包皮系带处。女性多发生在阴唇、外阴、后联合。阴部以外如手指、口唇、舌等部位也可见到。

病损处所属的淋巴腺肿大。并且50%的患者约于数日到两周间形成溃疡。损伤多居一侧(尤其左侧),男性比女性较多见。称此为横痃。

软下疳横痃呈急性化脓性腹股沟淋巴腺炎,多为单侧,局部红肿热痛,横痃溃破后呈鱼嘴样外翻,俗称“鱼口”。近年由于及早使用了有效治疗剂,控制了感染进一步发展,使典型的软下疳横痃已不多见。

异型软下疳:

一过性软下疳(transient chancroid):软下疳损害小,4-6天内消失,但在2周左右之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病,易误诊为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或生殖器疱疹。

隆起性软下苷:溃疡底部为凹陷下疳,肉芽增生形成隆起状。

毛囊性软下疳:呈针头大的小型下疳,在外阴部毛囊深部形成溃疡。

矮小软下疳:是非常小的损害,很像生殖器疱疹所致的糜烂,但有不规则的基底和刀切样出血性边缘。

侵蚀性软下疳:溃疡进行速度较快,并向深部发展,在数日内阴茎或阴唇有大片坏死和脱落,从而常引起大出血,此种下疳多由并发其他细菌混合感染所致。


二、诊断标准:

根据发病前的性接触史,尤其是不洁性交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经过,较短的潜伏期后发生软而扁的丘疹、脓疱、溃疡,单侧性的化脓性淋巴结炎,直接镜检和培养检出杜克雷嗜血杆菌,PCR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DNA,即可作出诊断。

诊断依据:Barber氏对本病诊断作如下建议,并作为诊断标准:①阴部溃疡,一个或多个;②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阴性;③梅毒血清试验阴性;④病损潜行性边缘取材涂片,用瑞氏染色未发现朵诺凡小体(肉芽肿荚膜杆菌),而用革兰氏染色可找到短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病因 查看详细

一、发病原

杜克雷嗜血杆菌(haemophilus ducreyi)属嗜血杆菌属,为革兰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长1~1.5µm,宽0.5~0.6µm。菌体两端常相互连接呈链状排列,多条链平行,呈鱼群样。该菌无鞭毛、芽孢或荚膜,不能运动。此菌为兼性厌氧菌。该菌的氧化还原酶系统不完备,其生长虽不需要V因子,但需要氯高铁血红素即X因子,人工培养时必须供给新鲜血液才能生长,故名为嗜血杆菌。该菌具有硝酸盐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氧化酶试验和碱性磷酸酶试验阳性,过氧化氢酶试验和卟啉试验阴性。杜克雷嗜血杆菌对热敏感,在65℃便很快死亡,用煮沸消毒法则可达到杀菌目的。


二、发病机制

软下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性接触过程中杜克雷嗜血杆菌可以从微小的表皮破损处进入,使局部皮肤和组织引起感染,与此同时经淋巴管引流到腹股沟淋巴结。机体在清除软下疳病灶中杜克雷杆菌时,有多形核白细胞参与。补体可能参与了杀灭血清中的杜克雷菌,这个过程主要是依赖于抗体,补体起到增强抗体的作用。人类可以重复感染杜克雷菌,很明显不存在完全保护性免疫。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将软下疳与梅毒混为一谈。1842年,法国学者Basserau首次将这两种疾病区分开来。1859年,Rollert报告了软下疳与梅毒硬下疳并存的混合下疳。1889年,细菌学家Ducrey发现了本病的病原体为嗜血杆菌。Unna描述了软下疳溃疡的组织学改变,并在损害中发现了致病菌。1901年,Albritton应用Himmel培养基首次分离出Ducrey嗜血杆菌。

并发症 查看详细

常见并发症:生殖器疱疹、尿瘘、腹股沟肉芽肿、尿道狭窄、包茎、嵌顿包茎、疳。

1.腹股沟淋巴结炎:也称有痛性横痃,或炎症性横痃。50%~60%的患者在发病数天到3周内可出现此合并症。一般多为单侧,以左侧多见,也有发生于双侧者。初发为蚕豆大小不活动的硬结,皮肤表面红、肿、触痛。可累及多个淋巴结,相互粘连,形成大的团块,疼痛明显,最后化脓、软化,有波动,可自行溃破,脓液较稠,呈奶油状。易破溃形成潜蚀性或穿凿性溃疡,中医称“鱼口”。可形成窦道自行引流,一般约2~4周愈合,愈合后形成瘢痕。女性患者较少出现淋巴结炎。如及早进行治疗可减少淋巴结炎的发生。近年由于对本病的有效治疗,此种并发症少见。

2.炎性包茎或嵌顿包茎:因局部炎性水肿,可形成包茎,甚至造成嵌顿性包茎。

3.尿瘘和尿道狭窄:发生于阴茎者可形成阴茎破坏性溃疡,如累及尿道,则排尿疼痛,甚至形成尿瘘和尿道狭窄。

4.混合下疳:如同时感染苍白螺旋体可出现混合下疳。此时先发生软下疳,愈合后出现硬下疳,一般在发生软下疳15~25天以后发生。近年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常不出现硬下疳而形成隐性梅毒。因此,对软下疳患者在出现症状3周后或治疗后3个月时应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

5.继发其他病原体感染:本病也可合并LGV、腹股沟肉芽肿、生殖器疱疹等。如合并奋森螺旋体(fusospriochets)感染,可使损害更加严重。最近,在非洲的若干研究证实,生殖器溃疡增加了异性恋人群传播HIV-1的危险性。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本病是生殖器溃疡最常见的原因,因此,重要的是对软下疳进行有效的治疗,以阻止HIV感染的扩散。有作者指出,很容易从患者的生殖器溃疡性损害中获得HIV-1感染。据报道,并发HIV感染对软下疳的临床经过有明显的影响,在HIV-1血清阳性软下疳男性患者常导致单剂量或短疗程治疗失败。在HIV感染病人中软下疳的临床表现变异很大。控制本病的流行对阻止HIV感染在世界上一些地区异性恋人群中蔓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软下疳患者也应检测抗HIV抗体。HIV血清学阳性的软下疳患者应接受长疗程的治疗。

预防

相关文章更多>

检查

相关文章更多>

就诊

相关文章更多>

治疗

相关文章更多>

护理

相关文章更多>

饮食

相关文章更多>

相关用药信息 查看更多>

药品信息仅供参考,用药谨遵医嘱

暂无相关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