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疾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查疾病 > 咽后间隙感染
咽后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retropharyngeal space)是发生在咽、食管后壁和椎前筋膜之间的化脓性感染。好发于瘦弱及营养不良者的婴幼儿,多因鼻、耳部感染或颈椎结核等蔓延而来。临床早期似呼吸道感染,逐渐形成咽后壁脓肿。因脓肿…
查看详细典型症状:喉头水肿、 流涎
相关症状:呼吸困难 吞咽困难 牙关紧闭 全身衰竭 高热
一、症状
1.临床表现
(1)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较急。早期患儿多有发热、哭闹、烦躁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数天后出现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2)咽喉部水肿:早期即可发生,逐渐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喘鸣和吞咽困难,入睡后加重。患儿常因吞咽困难而拒食。
(3)鸭叫样哭声:此时小儿语音及哭声特殊,发声含混不清而带鼻音,哭声似鸭叫。这是由于发声时咽部共振腔缩小,而不是嘶哑。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临床现象。
(4)颈痛、流涎:患儿常诉颈痛,有流涎,但通常无牙关紧闭。
(5)全身衰竭症状:因进食及呼吸困难,患儿常有失水、衰竭等表现。
2.体征
颈部有不同程度的强直,开始后仰,以后偏向健侧,借以减轻疼痛和呼吸困难。
本病在成人罕见,常为结核性感染所致的寒性脓肿。症状和体征均直接表现在咽喉部,常见为疼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喘鸣、厌食、反胃等。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咽喉镜检查诊断一般不难。X线检查有助于判断脓腔大小及范围。颈椎结核引起者可显示颈椎骨质破坏。
1、最常见原因是鼻腔、鼻窦、腺样体和鼻咽部的感染经淋巴系扩散,引起咽后间隙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咽后淋巴结在咽后中线每侧各有1组),恶化成为脓肿。故本病可并发于麻疹、猩红热、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2、异物、外伤等所致咽后壁或食管后壁穿破。
3、耳部感染,如中耳炎蔓延至颞骨岩部,直接破坏骨质,或间接形成硬膜外脓肿后,再经颅底的破裂孔穿入咽后间隙。耳源性颈深部贝佐尔德脓肿(Bezold’s abscess)也可经咽旁间隙穿入咽后间隙。
4、颈椎结核或结核性咽后淋巴结炎蔓延发展成寒性脓肿,属慢性疾病。
5、由咽旁脓肿穿入。
常见并发症:脓毒症和菌血症
1.呼吸道梗阻、窒息 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常为咽后脓肿自发性穿破或切开不当,脓液涌至呼吸道所致,有时也可为咽部肿胀痉挛或气管受压所引起。
2.感染扩散
(1)纵隔炎:感染向下扩散至纵隔时可引起纵隔炎。表现为胸痛、严重呼吸困难、高热。X线片显示纵隔阴影增宽。
(2)其他颈深部间隙感染:咽后间隙脓肿压力过高,感染可扩散至咽喉间隙、腮腺间隙或下颌间隙。
(3)脑膜炎:感染向上扩散至颅内,可引起脑膜炎。
(4)脓毒血症、菌血症:细菌毒素吸收入血或病原菌进入血液,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菌血症等全身感染症状。
3.出血与栓塞
病灶腐蚀颈动脉,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侵犯颈静脉可引起颈静脉栓塞。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