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5日 11:32:48 来源:振东健康网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戴口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但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出门不戴口罩、甚至进入公共场所拒绝戴口罩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英国新冠疫情的逐渐严重,冬季疫情防控不容忽视,那么冬季疫情防控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冬季还用佩戴口罩吗?
一、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口罩也不能摘
在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在当前群体免疫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建议即使打了疫苗,防护措施仍然不减,包括戴口罩、保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这些好习惯要保持,更好地保障大家的安全。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由于在疫苗推出初期就接种的人数有限,要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群体免疫还需要一段时间。她建议人们接种后继续遵守现有防疫措施,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勤洗手等。
二、这个冬天为什么要戴口罩?
科学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预防作用。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健康负责。因此,口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中提醒,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
据公开统计,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挡70%的细菌,N95口罩可以阻挡95%的细菌。在公共场所活动,只要正确佩戴口罩,就不会轻易感染新冠病毒。
三、这个冬天戴什么样的口罩?
1、医用防护口罩(N95):最大特点是可以预防由患者引起的飞沫传染。有带呼吸阀和不带呼吸阀两种。呼吸阀被认为可能会减小对病毒的防护力度,而不带呼吸阀则透气性较差,呼吸起来比较费力,不宜长时间佩戴。
2、医用外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是手术室等有体液、血液飞溅风险环境常用的医用口罩,可阻隔血液、体液穿过口罩污染佩戴者,同时对细菌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但对颗粒的过滤效率有限,且与面部的密合度不如医用防护口罩严密。购买时要注意认准有“医用外科口罩”字样或标明执行标准的口罩。
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普通级的医用口罩,名称比较多,名称上没有“防护”“外科”字样的医用口罩都是普通级别的医用口罩。该级别口罩一般不要求对血液具有阻隔作用,因此仅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佩戴使用。
4、普通口罩:普通口罩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海绵、帆布及绒等,由于材质不够致密,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单从防护效果来看,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但N95口罩存在使用舒适度差的问题。如果是去露天公共场所、不与他人接触,可以选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不必过度防护。但如果会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则要佩戴N95型口罩。
佩戴口罩一般推荐4小时进行更换。如果有污染,比如有创操作人员操作时,导致口罩外表面有喷溅或内表面沾污、沾湿情况下,则要丢弃。
普通公众使用口罩时,建议根据使用时间和使用场景。日常可进行普通的晾晒延长口罩使用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和过度防护,避免造成白色污染。
四、这个冬天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1、医务人员和前往医院就诊住院人员、陪同陪护探视人员,应当佩戴口罩。
2、从事公众服务(含窗口岗位)人员,商场、超市、餐饮、酒吧、KTV、美容美发、环卫、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行业人员,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测温验证人员,应当佩戴口罩。
3、前往人群拥挤、通风较差的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养老、托幼、托育、中小学校、福利等机构,应当佩戴口罩。
4、年老体弱者、患慢性病人员、孕妇等外出时,或需与他人密切接触而又无法确定风险时,建议佩戴口罩。
5、学校师生上课时,建议佩戴口罩。
6、户外活动在保持1米线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7、在消毒通风良好、严格健康监测、保持社交距离的室内会议及活动场所,可以不戴口罩。
8、有关行业和单位根据各自工作环境特点,在卫生专业机构或人员指导下,可制定具体场景下佩戴口罩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