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5日 01:14:07 来源:振东健康网
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上,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健康骨骼)项目发布了五条“健康骨骼行动倡议”,倡导公众关爱骨骼及骨关节健康。倡议第一条呼吁关注老人身高变化,如果比年轻时矮了3厘米或以上,则应尽快就诊、检测骨密度。除警惕骨质疏松以外,倡议中还呼吁公众关注关节健康,预防关节损伤。关节损伤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造成心理负担。因此,应保持科学合理的运动,鼓励练习“健骨操”,在强健骨骼的同时,实现身体活动能力的全面提升,有效预防关节损伤和骨质疏松。
警惕身高变矮,40岁以后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
若在骨质疏松症高危自我检测中,任一一题回答为“是”,表示您为高危人群,推荐您进行骨密度检测。据悉,《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将骨密度检测已经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身高变矮常常被误认为是年龄增大的必然结果,所以容易被忽视。其实身高降低是骨质疏松的症状,需要特别警惕。同时,建议公众日常关注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不要等到身高降低才去关注。
坚持每天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预防跌倒
科学合理运动能够促进骨钙吸收、骨骼生长,塑造完美骨骼系统。由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于2015年推出的“健骨操”,基于骨骼生理生长特点,巧妙利用自身重力负荷,运动中实现重心在不同方向的移动,从而全方位的刺激骨骼良性生理反应;它也基于人体功能活动特点,实现上肢关节全范围活动和脊柱的支撑旋转功能,锻炼神经肌肉关节的协调配合能力,强健骨骼的时也实现身体活动能力的全面提升。常做健骨操对于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预防摔倒也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摄取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
人体中的钙有99%在骨骼和牙齿里,钙是决定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维生素D是钙质吸收的主要调节因素。 35岁前后,人体骨量达到峰值,此后随年龄增长,骨量流失加速。当体内钙质的“支出”大于“收入”时,若不及时“储备”骨量、补充钙质,将令骨骼质量变差,引发骨质疏松。
保护软骨,预防关节损伤
关节软骨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维持它的表面光滑,能减少相邻两骨的摩擦,缓冲运动时产生的震动。
正确的关节养护方法:
1、合理锻炼
保护受累的关节,避免长久站立、跪位、爬楼梯、不良姿势等;
在非负重状态下进行合理的关节肌肉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保持关节功能。
2、营养补充
日常生活应当保持均衡营养,此外,相关研究显示,氨糖是软骨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吸收水分,使软骨膨胀以抵抗软骨所受的压缩力。口服氨糖及硫酸软骨素可有效保护关节软骨。相关临床实验中,使用氨糖1500mg/天,持续8周以上有明显效果。氨糖主要存在于虾、蟹等壳中,在日常饮食中含量极微,甚至没有,主要以膳食补充剂的形式摄入。
3、注意日常保护
穿戴保护关节的弹性套,如护膝等;
避免穿高跟鞋、穿柔软、有弹性的运动鞋;
减轻受累关节负荷,如使用手掌、助步器协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