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作为一种进展缓慢但危害深远的肾脏疾病,据《中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慢性肾炎患者已超1.3亿,其中约30%因未规范管理而进展至肾衰竭。面对这一现状,科学护理不仅是延缓病程的关键,更是患者重获健康的核心路径。下面振东健康就来说说慢性肾炎的护理措施,一起来了解下吧。
1、饮食管理
慢性肾炎患者的肾脏代谢能力下降,饮食需遵循“低盐、低蛋白、限钾控磷”的核心原则。盐分摄入应严格控制在每日3-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与加工类调料;蛋白质摄入需根据肾功能分期调整,建议选择优质蛋白,每日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既能减少氮质产物堆积,又可避免营养不良。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延缓慢性肾炎进展的“第一道防线”。RAS抑制剂作为基础用药,可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研究证实其可延缓肾功能恶化达5-8年;对于免疫性肾炎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但需警惕感染、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血常规与骨密度。
3、定期监测
慢性肾炎具有“症状滞后于损伤”的特点,定期监测是早发现、早干预的关键。患者需每3个月完成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检测,每6个月进行肾脏超声评估结构变化。对于合并高血压者,需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目标值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研究显示,血压每降低5mmHg,终末期肾病风险可减少25%。
4、并发症预防
慢性肾炎患者常面临贫血、骨病、心血管疾病等多重并发症威胁。肾性贫血需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铁剂治疗,将血红蛋白维持在110-130g/L;矿物质骨代谢紊乱需限制磷摄入并配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定期检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5、心理调节
长期带病生存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研究显示,35%的慢性肾病患者存在中度以上抑郁症状,直接影响治疗依从性。建议通过正念冥想、认知行为疗法缓解压力,加入病友互助团体获取情感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师干预。家属的参与至关重要,需避免过度保护或忽视患者需求,通过共同学习疾病知识、制定康复计划。
慢性肾炎的长期管理是一场需要医患共同参与的“马拉松”。通过饮食控负、科学用药、精准监测、并发症防控及心理建设五大策略,患者完全能够实现“延缓病程、提高生活质量”的双重目标。值得强调的是,护理方案需随病情变化动态调整,建议每3-6个月与主治医生进行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