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体检或身体检查中,不少人在看到检查报告上写着 “肝部肿块” 时,往往会惊慌失措,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是不是得了肝癌这种不治之症。其实,肝部肿块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癌症,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不同的疾病。下面振东健康就来说说导致肝部肿块的疾病。
1、肝囊肿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简单来说,就像是肝脏里长了“小水泡”。它通常是由先天性因素导致的,也可能与肝脏的炎症、创伤等有关。大多数肝囊肿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小的肝囊肿一般不会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复查,观察其大小变化即可。
2、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内血管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它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肝血管瘤生长缓慢,很多患者多年都没有明显症状。不过,如果血管瘤较大,或者位于肝脏边缘,受到外力撞击时可能会破裂出血,引起剧烈腹痛、休克等严重后果。
3、肝脓肿
肝脓肿是由细菌、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病原体就可能趁虚而入,通过血液、胆道等途径进入肝脏,引发感染。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寒战、肝区疼痛等症状。通过血常规、超声、CT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肝癌
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黄疸等症状。肝癌的发生与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饮酒、食用霉变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乙肝或丙肝患者、长期酗酒者等,应定期进行肝脏检查,如甲胎蛋白检测、肝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肝癌。
总之,肝部肿块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只要我们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很多疾病都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护肝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滥用药物等,降低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