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夜屏幕的光线映照面庞,当手指无意识地划过一个又一个短视频,当游戏的激情让人忘却时间……许多人以为熬夜是在为自己“偷”来额外的时间,殊不知心脏正默默承受沉重的“健康债”!
一、科学睡眠,为心脏健康护航
1. 晚上10-11点入睡为宜
研究表明,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呈现出“U”型关联模式。具体而言,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是让心脏最为“安心”的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而过早或者过晚入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病风险,尤其是那些凌晨及以后才入睡的人。
2. 保证7-9小时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以及睡眠质量不佳都会增加高血压、房颤、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潜在风险。建议养成早睡的好习惯,确保每天有7-9个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要避免睡前看手机等电子设备。
3. 周末补觉2小时就够了
研究发现,大部分人如果周末补觉2小时,能够降低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患病率。同时,研究也发现,周末补觉对降低心绞痛、冠心病和中风风险的效果明显。需要注意的是,补觉时间过长,则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二、养护心脏,这8点同样不容忽视
1. 饭吃八分饱:饮食过饱时,因胃肠道消化需要更多的血液来维持,这就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容易引发心肌缺血。如果饮食又过于油腻,很容易因血脂升高而导致堵塞血管,诱发心肌梗死。
2. 坚持运动: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减少内脏脂肪,改善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血压和血脂等指标。建议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保证不少于3天的30-60分钟的运动。
3. 避免久坐:久坐行为包括静坐、倚靠或平躺等。长时间坐着不动会使血液流动变得缓慢,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建议每30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促进血液循环。
4. 远离烟酒:现有的研究表明,酒精会增加患心脏病、房颤的风险,尽量能不喝就不喝。同时,吸烟和二手烟都会对心脏健康造成影响,增加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5. 管理好情绪: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的人出现房颤、心梗的风险较高,心血管死亡风险也相对较高。一些特定的性格特点以及负面事件等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 多一些社交:培养良好的社交关系对心脏健康大有裨益。通过参与助人行为,我们可以减轻内心的紧张等负面情绪,让心情更加愉悦。
7. 早识别信号:我们要学会识别心脏发出的异常信号,如胸痛、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心律不齐、心神不安、胸闷、气短、夜间不能躺平等。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要及时就医。
8. 定期体检: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了解血压、血脂、血糖等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心脏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振东健康网“心血管”栏目拥有海量健康信息,点击进入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