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型人格障碍,一直是属于种争议性较强的概念,在经历了接近几十年的心理临床时间和实际研究后,最终边缘型人格障碍作为了一种独立的疾病分类,出现在国际通用的诊断手册中。但是中国国内大部分有关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研究很少,临床患者的收录数量也极低。那么究竟什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呢?
一、如何定义边缘型人格障碍中的“边缘”二字?
边缘型人格障碍疾病名称中的“边缘”,实际是用来代表患者病发症状中的三个主要来源:
1、用以描述精神分类正边缘的患者:这类边缘型人格障碍病发的患者外部表现没有精神分裂症严重,但是其自然病程的程度也各有差异,治疗病程结束后的效果预后性也比精神分裂症患者要好。
2、短暂性的精神失衡:在精神分析领域中,经常用“边缘”描述位神经症和胃特定的精神病之间的患者群体,也就是经常短暂性出现精神失衡现象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病发症状的人群。
二、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1、深在情绪的不稳定性:同样是属于精神类疾病的抑郁症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空虚感、无限制的自责和被遗弃的感觉,但是这种对于生活的无趣和躯体症状并不明显。这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和抑郁症患者,在情绪不稳定性上最不同之处。
2、强烈又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边缘型人格障碍病发症状的患者,其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经常在极端亲密和极端对立两种之间快速转换。在面对初次见面的人时会主动亲和对待,但是其心理上的目的是要求得到更来自对方的回报。如果突然性的察觉到相处的对象有疏远和拒绝行动时,则会丝毫不在意地贬低、攻击对方。
3、紊乱的自我身份感:边缘型人格障碍病发的患者,其对于自我身份感的紊乱会出现在少年时期,在这个阶段中伴随着生理变化的迅速发展,思维层面的见识也不断的扩展。并且会伴随着开始察觉、扮演各种角色,心理成熟度的不足也就更加容易被迫陷入角色混乱的漩涡之中。
4、对真正的、想象的被抛弃恐惧:这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可以说是大部分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病发症状的来源。患者在生活中面临被拒绝、被抛弃等行为,会出现不可控制的应激反应,而且及其可能会采取不适当的行为来极力阻止自己被抛弃、被拒绝。实际上大部分的这种被抛弃的行为都是患者的个人想象,使得患者总会需要感情藉慰和他人的陪伴。
5、冲动和自伤自残、自杀行为: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病发症状中的被抛弃恐惧感,相伴随的是患者的自伤行为。尤其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病发患者的情感控制能力和耐挫能力极差,也就导致了其内心经常处于紧张苦闷的状态中。像是自伤自残一类的行为,有一部分程度上是在代表着患者想要缓解自己紧张情绪的意图,是一种夸张的情绪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