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肝脏疾病常见的一种症状与体征,主要是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一般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很多家长也是非常担心黄疸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了解关于黄疸的信息,对于预防和治疗是很有帮助的。那么黄疸的类型有哪些呢?下面就和振东健康网一起来了解下吧。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独有的。这是因为胎儿在宫内还没有出生时的氧气摄入过少,导致过多红细胞的生产,胎儿血液内的红细胞既不成熟也不稳定,很容易被破坏。再加上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比较高,肝脏功能发育也不完全,导致胆红素无法代谢出去,堆积在体内,就形成了黄疸。
2、母乳性黄疸
有些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母乳引起的,属于特殊的病理性黄疸。这是因为母乳中含有的孕二醇激素会限制肝脏对胆红素的排泄和分解,造成胆红素水平过高,从而导致出现黄染症状。但母乳性黄疸的危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引起发烧、食欲不振、神经系统损坏的情况,不需要过度担忧。一般只要用奶粉代替母乳后,会逐渐恢复正常。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因为新生儿和妈妈的血液类型不同而导致的疾病,比如妈妈的血型为O型,但孩子是B或AB型血,那么就会引起黄疸。一般来说,血型不同引起的黄疸的程度不同,需要针对性处理。一般来说,溶血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就会出现,随着事件发展会逐渐加重。建议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来采取合适的治疗。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在子宫内感染病毒或者细菌引起的。因为病毒或者细菌会损伤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受到影响。常见的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以及比较少见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都会引起感染性黄疸。
以上就是黄疸的类型介绍了,希望家长们要特别注意。对于黄疸来说,首先需要明确黄疸的类型,然后针对性治疗,轻症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节来治疗,重症的就需要采取药物治疗。不管采取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