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深陷疲劳感之中,觉得可能是秋乏了。慢性疲劳和秋乏都有身体疲倦、乏力的感觉,但仍有区别,不仅要正确识别,还要学会调理。
慢性疲劳当秋乏的区别
秋乏:一种季节性的生理适应过程,非疾病状态,常见于夏末秋初之际。随着气温逐渐降低,人体需调整以应对新的环境,此时出现的轻微疲倦、活力下降及活动意愿减弱等,均为自然反应。通过合理调整作息、均衡饮食及适度运动,身体能较快适应季节变化,从而缓解或消除这些症状,其疲惫感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可逆性。
慢性疲劳:一种长期存在的病理状态,通常持续超过六个月,且即便充分休息,症状亦难以显著改善。慢性疲劳不仅限于体力上的疲惫,更可能伴随复杂的生理与心理症状,如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全身疼痛、消化系统问题等,严重时可显著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其病程长且复杂,需专业医疗干预。
中医5招科学调理疲乏
1、外治法:利用秋季温和的阳光,于午间时段进行背部日光浴,借由督脉汇聚阳气,驱散体内湿寒之气,促进气血循环,尤其适合体质偏寒、活动量少的人群,有助于提升精神状态与面部气色。
2、食疗法:精选五指毛桃与山药,结合谷物熬制成粥,此食疗方能够健脾补肺、益气养阴、舒筋活血,适合长期疲劳、脏腑功能欠佳者,每周适量食用,可有效改善体质,缓解疲劳。
3、穴位按摩法:针对关元(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百会(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穴进行规律性按压,具有补虚培元、提神醒脑的作用。每日每穴轻按数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度,可有效缓解身心疲惫。如果疲乏困倦较重,可每天按压多次。
4、耳部保健操:通过提拉、摩擦耳廓及耳垂等动作,可刺激全身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针对不同部位的操作,还具有缓解颈肩腰腿痛、头痛头晕、视疲劳等特定养生作用。
5、闭目养神法:中医理论认为“目得血而能视”,闭目养神可减少肝血消耗,促进精神与体力的恢复。结合深呼吸或冥想练习,更能有效放松身心,缓解因长时间工作或熬夜累积的疲劳感。
振东健康网“慢性病”栏目拥有海量健康信息,点击进入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