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振东健康网
仁爱天使健康自测查药品查疾病

肾虚不等于肾病!这些常见误区要避开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 15:47:39 来源:振东健康网

在健康话题中,“肾虚“与“肾病“常被混为一谈,不少人将腰酸背痛、夜尿频繁等症状简单归结为“肾坏了“,甚至自行购买补肾药物服用。这种认知误区不仅可能导致延误正规治疗,还可能因错误用药加重身体负担。下面振东健康就来说说肾病常见认知误区。

肾病,肾虚,肾病误区

一、把“肾虚“当“肾病“

许多人在体检发现尿常规异常时,会联想到中医“肾虚“的说法,进而恐慌自己是否患上尿毒症。实际上,中医的“肾“并非解剖学上的单一器官,而是涵盖生长发育、生殖功能、水液代谢等多系统的“功能集合体“。例如,男性性功能减退、女性月经不调、老年人听力下降等,在中医理论中均可能归为“肾虚“范畴,但这些症状并不意味着肾脏出现器质性病变。


二、盲目补肾药,反而加重肾脏负担

市面上的“补肾“保健品多以温补药材为主,如鹿茸、淫羊藿、肉苁蓉等,其药性偏热,适用于中医辨证的“肾阳虚“患者。但若患者实为“肾阴虚“,服用此类药物无异于火上浇油,可能引发口干舌燥、便秘甚至血压升高。更严重的是,部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若长期不当使用,可能直接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加速慢性肾病进展。


三、忽视生活方式,治标不治本

现代人熬夜、久坐、饮食过咸等不良习惯,是导致“肾虚“症状频发的根本原因。中医认为,子时(23点-1点)是胆经当令、丑时(1点-3点)是肝经当令,长期熬夜会耗伤肝血、肾精,引发腰膝酸软、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西医研究也证实,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加重肾脏血管压力。


四、过度依赖保健品,延误正规治疗

部分慢性肾病患者因害怕激素副作用,转而寻求“纯中药补肾“治疗,甚至停用降压药、降糖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事实上,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继发性肾病若未及时控制原发病,肾功能可在3-5年内进展至尿毒症期。而中医的“补肾“疗法多作为辅助手段,用于改善患者乏力、腰酸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无法替代西医的降糖、降压、免疫抑制治疗。


“肾虚“与“肾病“虽均涉及肾脏功能,但本质上是中医体质理论与西医病理学的不同表述。中医的“肾虚“是功能失调状态,可通过调整作息、饮食、情绪及辨证用药改善;西医的“肾病“则是器质性病变,需依靠现代医学技术进行诊断与治疗。两者并非对立关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中西医结合可发挥更大优势。


本文内容由振东健康网整理发布

相关文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