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临床医学中多数精神疾病病发的遗传性研究,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这些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精神疾病病人能够得到更好的治愈效果,也是为了给更多的精神疾病潜在病发者,提供更多的证据以规避、降低子代精神疾病病发的风险。振东健康网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三种精神疾病的遗传风险程度的研究内容,一起来学习下吧!
1、不同精神疾病间遗传风险差异
在进行今天内容讲解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为什么不同精神疾病之间是存在遗传程度差异性的。从传统遗传学角度来讲,我们人体中的DNA,决定了人们对于精神疾病的易感性程度问题。在近些年中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临床研究实例显示,基因组印记、表观遗传突变等,或对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精神疾病病发情况,都会受到DNA携带基因的影响,并且由于人体的个体差异问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病发症状。
2、强迫症的遗传风险
根据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强迫症人群的终身患病者的病发概率为2.4%,导致强迫症病发症状出现的原因,是遗传基因基础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共同结果。这种精神疾病病发症状的出现原因有遗传基因的影响,是经过双生子、家系研究证明的。例如:在强迫症病发患者的一级亲属中,除了强迫症以外,其他精神疾病病发概率要远远高于健康患者的对照组。
3、自闭症的遗传风险
当前临床医学中没有确切证据来证明,自闭症病发症状的病因。但是由于近些年来精神疾病病发率的逐年增高,遗传因素已经成为了研究精神疾病病发症状的治疗突破口。自闭症患者的治疗期中,同时还要考虑的是病人生长发育早期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一部分自闭症患者双生子和家庭成员的研究,其结果说明中显示一部分的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卵双生子之一患有自闭症, 另一个患病几率可达60%,甚至90%,而异卵双生子则仅有5%的患病率。结合自闭症病发率, 有研究推测自闭症及类似行为特征的遗传性达 90%。所以遗传因素,对于后代精神疾病病发的影响性极强。
4、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
根据当前临床上的大量精神分裂症和遗传基因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系人员患病率要明显高于一般居民,尤其是和病人自身的血缘关系越近的成员,其精神分裂病发的概率越高。一般人群中的精神分裂病发率为0.8%,双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子女终身患病率为46.3%,双亲中一人患病子女终身有病发症状的几率为16.7%,精神分裂症患者同辈之间的预期病发率为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