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振东健康网  
网站首页 男性健康 女性健康 育儿保健 老年健康 健康自测 查药品 查疾病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 首页 > 
  • 健康资讯 > 
  • 学术前沿 > 
  •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应用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探索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6日 08:27:44 来源:振东健康网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应用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探索

    李燕君 方妙虹 杨小霞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应用风险防范管理的效果。方法11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风险防范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管理前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2例,感染率为3.23%;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9例,感染率为18.00%;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的IFN-γ、IL-1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的IFN-γ、IL-12表达水平均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的IFN-γ、IL-12表达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加强风险防范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风险防范管理;炎症因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86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临床对各项疾病的防范越来越重视。临床研究可知,幽门螺杆菌是导致多种胃病及胃癌的危险分子,因此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时应注重对幽门螺杆菌清除治疗,即应针对住院患者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从环境、治疗及患者认知度等方面加以管理,促使幽门螺杆菌尽快清除,获得满意疗效,预防胃癌的发生[1]。为此,本次研究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风险防范管理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7~12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1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均表现出上腹部疼痛、反酸、腹胀、烧心等胃部不适症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6.24±3.75)岁;其中不健康饮食26例,精神紧张15例,其他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6.07±3.69)岁;其中不健康饮食31例,精神紧张19例,其他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即未实施预先风险评估。

    1.2.2观察组

    实施风险防范管理模式,具体如下。①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护理工作存在压力大、任务重等特点,且经常延长工作时间,导致护理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继而难以完全遵照医院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此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促使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到具体实施方法,能够充分结合消化内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因素的分析和防范,同时为护理人员安排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度,确保其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精力。②制度风险管理: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若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则不利于护理人员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如出现交接班不清、护理记录不完善等情况,尤其未能重视相关风险预防工作的落实,而且护理人员可能存在法律意识不足情况。消化内科应结合科室护理特征完善管理制度,尤其将幽门螺杆菌控制和清除作为重点,确保从多角度加强防范;定期进行医疗设备、药品等检查,将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尤其药品过期问题,可能危害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必须注重定期核查,做好整理。③患者风险防范:患者及其家属会因受到疾病症状、治疗费用、医院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较强烈的情绪波动,尤其当前医患矛盾问题较严重,患者多缺乏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导致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情况出现。此时重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促使其了解到治疗、护理等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治疗,合理饮食和科学用药,保证疗效。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为其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确保通风良好,并注重定期消毒灭菌处理,严格依据医嘱开展治疗及护理,预防出现差错[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管理前后IFN-γ、IL-12表达水平。测定胃黏膜IFN-γ、IL-12的表达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比较

    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2例,感染率为3.23%;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9例,感染率为18.00%;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管理前后IFN-γ、IL-12表达水平比较

    管理前,两组的IFN-γ、IL-1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的IFN-γ、IL-12表达水平均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的IFN-γ、IL-12表达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3、讨论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属于常见的消化科疾病,属于多种与胃相关疾病的统称,其发病多与遗传、环境、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多表现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反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目前临床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治疗除了注重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外,还应加强对住院期间风险因素的防范,以减少治疗、护理、环境、饮食等多项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3-5]。风险管理可依据实际工作内容进行风险划分,包含患者合法权益风险、医疗设备风险、药品风险、医嘱风险、环境风险及实践治疗风险,随后依据风险分类制定具体化管理内容,如在护理中需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状态,满足其合理需求,避免出现因护理差错而引起的护患纠纷[6-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2例,感染率为3.23%;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9例,感染率为18.00%;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的IFN-γ、IL-1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的IFN-γ、IL-12表达水平均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的IFN-γ、IL-12表达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对实现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具有明显作用,可改善患者炎症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提高疗效;而且风险防范管理还利于帮助护理人员养成高质量、高水平护理能力,利于提高医院整体实力。

    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加强风险防范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根除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斌.中江县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根除治疗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5-6.

    [2]张翠华.成人与少儿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根除相关因素分析.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4):3434-3437.

    [3]郭丽,陈洮明.甘肃陇南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分析.医药前沿,2016,6(7):361-362.

    [4]曹慧梅,李红,帕提麦·马秉成.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门诊调查分析及健康管理.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7(34):178-179.

    [5]刘瑶.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分析及健康管理的初步研究.南方医科大学,2011.

    [6]马进,姜平,马瑞,等.2009-2011年妇女胃肠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调查与耐药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796-798.

    [7]尉欣玲,刘一玉,尉璐.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健康指导.世界中医药,2015(a01):564.

    [8]王畅,鲁丹,唐雪梅.中医护理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干预效果.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2):102-104.

    [9]朱海燕,陈建荣.消化性溃疡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1):1026-1027.



    本文内容由振东健康网整理发布

    加入收藏

    相关资讯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