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人而言,室内生活成为了日常主旋律,自然阳光的沐浴变得稀缺。若再缺乏主动寻求阳光的习惯,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遗憾。阳光的独特优势对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简而言之,适当晒太阳是一种既便捷又高效的养生方法。
每天晒太阳能降低炎症?
维生素D脂质代谢异常有显著改善作用,并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身体炎症的营养素,其补充对于缓解全身性轻度炎症尤为关键,尤其是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个体。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适量摄入能够降低C反应蛋白比率,从而减轻炎症。对于本就维生素D匮乏的人群,尤为有益,能显著促进健康。
维生素D究竟为何物?
维生素D,被誉为“阳光维生素”,是人体通过皮肤直接暴露于阳光下自然合成的重要营养素。值得注意的是,仅当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照射时,才能有效合成维生素D。因此,在日照较短的冬季,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尤为关键,以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从而助力减轻炎症。
晒太阳对身体的好处
1、降低肠癌风险:紫外线照射与结直肠癌风险存在显著关联。随着年龄增长,紫外线暴露减少的人群更易罹患结直肠癌。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这一关联在45至59岁年龄段尤为显著。
2、辅助降压:晒太阳有助于降低收缩压。研究发现,除环境温度外,紫外线照射与较低的收缩压水平相关。研究者推测,日照不足可能是高血压的新风险因素,这一观点在普通人群中同样适用。
3、降低痴呆风险:研究显示,适当晒太阳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户外日照时间与痴呆风险呈J型曲线关系,日均1.5小时、夏季2小时、冬季1小时的日照时间,痴呆风险最低。日照时间减少,痴呆风险显著增加。
4、远离负面情绪:白天缺乏光照是抑郁、情绪低落和失眠的诱因。户外光照时间越长,抑郁症状越少,抗抑郁药物使用率越低,睡眠质量越好。
5、促进心血管健康:多晒太阳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然而,晒太阳也需讲究技巧,需要做好一些细节来确保晒太阳的安全、有效。
1、选择适宜时段:冬季紫外线较弱,中午时段晒太阳最佳;夏季紫外线强烈,早晚时段更为适宜。
2、控制晒太阳时长:长时间强烈阳光照射可能导致晒伤,增加皮肤癌风险。通常,每日15至30分钟的日光浴即可满足大多数人的维生素D需求。
3、皮肤直接接触阳光:隔着玻璃晒太阳会显著降低维生素D的合成效果。最佳晒太阳地点为户外,若必须在室内,应开窗让阳光直射皮肤。
4、重点照射四肢和后背:躯干部皮肤对日晒敏感性较高,上肢高于下肢。面部皮肤较薄,需做好防护。手背、四肢等部位皮肤厚度适中,是接受紫外线的理想部位。夏季穿短裤短袖,冬季露出手部。同时,晒晒后背也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
5、晒太阳后补水:阳光照射后,皮肤血流量增加,出汗增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因此,晒太阳后应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