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振东健康网 |  返回首页
养生之道
  • 首页 > 
  • 老年健康 > 
  • 养生保健 > 
  • 养生之道 > 
  • 这些秋燥症状要注意,中医教你防秋燥!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7日 17:14:13 来源:振东健康网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秋燥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很多人都明显感觉到皮肤、口腔和鼻腔干燥,从而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咽喉干燥、肿痛和眼睛干涩以及干咳等症状,那秋燥引起的不适该如何缓解呢。下面就来说说秋燥的不适症状以及如何缓解秋燥。

    1、咽干咳嗽

    秋燥可伤津液,导致鼻子和口腔干燥、皮肤皲裂以及便秘;秋燥也容易伤害肺部,导致干咳和咽喉干燥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下饮食以护阴防燥和滋阴润肺为原则,可选择雪梨百合、枇杷和绿叶蔬菜,少吃辛辣和粗糙的食物。


    2、口干舌燥

    口干舌燥也是秋燥的不适症状表现。我们知道秋季空气中悬浮的水分子少,无论是皮肤,还是嘴唇,又或是咽喉表皮细胞都易丢失水分,所以应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保证每天的喝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适当补充水分可以有效缓解秋燥。建议喝水做到少量多次,小口慢喝,最好的饮品就是白开水或矿泉水,不能以饮料替代。


    3、情绪低落

    秋季万物凋零,人们易出现悲秋情怀,悲秋可损害肺气和免疫功能,因此应注重于精神调养,多晒太阳来减轻情绪不良。建议尽量多外出走走,多了解新鲜事物,保持良好的心情。


    4、秋乏

    秋季易出现全身乏力和倦怠,造成脾胃虚和气虚,这也是秋燥的不适症状。秋乏正是补偿身体消耗的保护性反应。这种情况下想要缓解秋燥,就应多参加体育锻炼,如骑行、慢跑、跳绳或爬山等,不过运动强度不能太大,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加运动量。同时应保证有足够睡眠,白天有30分钟的时间午休,做到松弛有度。

    以上就是健康生活资讯为大家介绍的几种秋燥的不适症状以及缓解秋燥的方法了。中医建议秋季药补的原则是滋阴,搭配补气血,能够缓解秋燥以及各种不适症状。另外,秋季温差较大,应根据天气变化适当保暖,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5、秋意浓,燥易起,中医教你防秋燥

    “秋燥”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

     

    防温燥

     

    温燥的主要表现为头痛,汗少,身热不盛、微微怕风,口鼻干燥,干咳少痰,口渴饮水多等症状。

     

    百合银耳羹

     

    在饮食上须以清热滋润为主,除滋阴润燥外,还需清泻肺热,可食用百合银耳羹、莲藕排骨汤、银耳杏贝汤等。果蔬方面可适当食用梨、荸荠、莲藕汁等清热润肺食品。

     

    防温燥药茶:可用桑叶、沙参、麦冬、枇杷叶,杏仁、百合、菊花、草决明来泡水喝。

     

    防凉燥

     

    凉燥的主要表现为发热,怕冷、头微痛、无汗,鼻塞,咽干,嘴唇干燥、咳嗽、咳痰清稀等症状。

     

    饮食方面要以祛寒滋润为主,除滋阴润燥外,还应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热量,比如煮粥时加些瘦肉、皮蛋。也可吃栗子粥、莲子粥、龙眼肉粥、红枣粥等,并多食一些温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杏、大枣等。

     

    防凉燥药茶:可用苏叶、半夏、茯苓、生姜、甘草、桔梗,前胡来泡水喝。

     

    其他养肺防燥的方法

     

    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在日常起居上养肺防燥。

     

    一杯热水

     

    多喝热水,可以润肺,此外也可以用直接吸入水蒸气的办法来滋润肺脏。方法很简单,将热水倒入杯子中,用鼻子对准杯子吸水蒸气,每次1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

     

    呼吸操

     

    早晨起来后常常做深呼吸,可以养肺。而这个深呼吸是有一定频率的,一呼一吸尽可能达到6.4秒。人体的呼吸应该和经脉的运行相对应,经脉之气在人体中一昼一夜循行全身50星期,经过换算相当于一呼一吸6.4秒,是古人呼吸养生的最好节奏。

     

     

    穴位按摩

     

    按揉迎香穴:将两手食指内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1至3分钟,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至3分钟,每天早晚各做1~2组。

     

    叩肺俞穴: 每晚临睡前端坐椅子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请家属协助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数十下,同时用手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并有助于体内痰浊的排出,且可疏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


    6.如何防秋燥中医


    大部份患者分不清楚秋燥与燥热、过敏及感冒的不同,自己乱吃药当然没效。到了秋天,有人会出现类似感冒的咳嗽现象,但通常只是甘咳且感到口甘舌燥,不会头痛、喉咙痛、流鼻涕,就有可能是秋燥引起。有些秋燥患者以为自己只是火气大,自行服用黄连等苦寒药,或是猛喝青草茶想要降火,结果燥症没有消, 反倒因为过度寒凉导致肠胃不适。

     

    平时体质偏燥、年纪大、常熬夜、不当饮食的人,比较容易产生秋燥症状,秋天时,流鼻水、气喘及咳嗽也更容易被诱发,还有人因为鼻过敏狂打喷嚏,导致鼻黏膜过于脆弱而流鼻血。

     

    身体甘燥缺水也是一大秋燥困扰。专家建议多摄取水分,预防便秘及口角炎,夏秋换季时勤擦乳液、护唇膏,否则等到冬季出现严重脱皮、搔痒或甘裂情形时,再怎么滋润补强,效果也有限;若是皮肤偏甘燥的人,秋冬也不宜常泡温泉,以免皮肤的油脂被热水带走。

     

    除了外在保湿外,内在的保养也很重要

     

    中医师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透过正确饮食来滋润五脏六腑。

     

    秋天该吃什么?中医的答案是:平润的食物最好。

     

    例如梨(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百合、玉竹、沙参、石斛、荸荠、枸杞等,可以润心肺、养胃阴。而带有胶质或是质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润”的效用,例如银耳、海带、山药、莲藕、秋葵、菇类、海参、海蜇皮等。

     

    老中医说吃猪脚养生,就是因为猪皮富含胶质可润燥,但若是平常较少运动的人,怕吃猪脚太油,可以改摄取植物胶质。另外,含有油脂的坚果类,例如芝麻、杏仁、煮熟的花生等,也可以达到滋润、润肠消便秘的功效。至于炸烤、辛辣等燥热的食物则应尽量避免,以免耗伤津液、加重秋燥症状。

     

    多喝水去秋燥晨起吃粥健脾胃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 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 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多喝水很重要,喝水的方法也要注意。喝水时最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灌太大口,否则身体无法有效吸收、分布。喝太大口的水,就像忽然间下起大雨一样,尤其是循环差、经络容易阻滞的人,身体局部会闹水灾,也就是水肿。

     

    另外,中医还有一个补水小秘方,那就是喝蜂蜜水。蜂蜜可以润燥、清热,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滋润肌肤的功效,与水调和喝下,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以防止 因秋燥所引起的许多甘燥症状,还能抗衰老,是秋季养生的简单良方。不过,由于蜂蜜内可能含有某些厌氧菌,婴幼儿、肠胃道过于敏感,或是吃甜食容易泛胃酸的 人应避免食用。

     

    喜欢喝茶的人,秋天可以用杭白菊泡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也是不错的选择,适度饮用有助于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

     

    兼具补充水分与润燥两大好处的饮食就要属吃粥了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

     

    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早睡早起多做缓慢放松的运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的养生观和四季运行之道紧密相系。秋天应该早睡早起、增加睡眠时间,以敛阴养气。此外,秋天气温多变化,最好采洋葱式穿法,多准备几件长短衣裤,依温度适时增减衣物。

     

    西方式的运动,例如球类等,大多都是竞速、竞争性质,然而运动只要一有竞争性,心绪就无法平静;适合秋冬季节的运动应该是放松的,运动时最好不带任何思绪,让身体自然运作,身心灵才能真正结合、有效养生。


    7.防秋燥吃什么中成药



    秋燥主要是入秋后人体感受燥邪导致的,常见症状为口眼干燥、咳嗽少痰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秋梨润肺膏、养阴清肺丸、橘红颗粒等中成药治疗。

     

    1、秋梨润肺膏:秋梨润肺膏中含有川贝母、麦冬等成分,可以起到生津利咽、润肺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口燥咽干、痰少质粘以及久咳,对秋燥引起的不适症状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

     

    2、养阴清肺丸:养阴清肺丸由甘草、白芍等中药组成,能够养阴清肺和清热利咽,常用于治疗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咽喉疼痛,也可以用于治疗秋燥。

     

    3、橘红颗粒:橘红颗粒也是治疗秋燥的常用药物,该药中含有茯苓、紫菀等中药,可以起到清肺、止咳、化痰的作用,一般用于改善痰热咳嗽、胸闷口干等症状。

     

    除以上药物外,还可以使用清燥救肺汤治疗,身体出现疑似秋燥的症状后,应经医生辨证后再使用药物治疗,同时调整饮食,多吃梨、百合等滋阴润燥的食物,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保暖,适当锻炼。

    8.预防秋燥

    秋天由于气候干燥很容易导致出现喉咙痛、流鼻血、皮肤干的症状,要想防止秋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多喝水,适量的补充水分,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可以缓解由于空气干燥所导致的身体缺水。

     

    第二,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梨、葡萄、柑橘、柿子、蜂蜜等等。

     

    第三,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营养易消化,不要吃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

     

    第四,要跟随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手和面部等暴露部位擦一些护肤品保持湿润。


    9.预防秋燥的食疗方法


    防秋燥吃什么食物好,应根据燥邪的特点进行分析。防秋燥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初秋以温燥多见,一般需要适当多吃辛凉生津的食物来辅助防温燥。而深秋多以凉燥为主,可食用性质温热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对机体健康也有一定帮助。

     

    1、防温燥:通常建议选择汁水丰富、偏凉性的食物,水果类如梨子、苹果、西瓜、雪莲果等,蔬菜类如冬瓜、苦瓜、南瓜、莲藕等。此外,也可遵医嘱饮用中药代茶饮防温燥,如百合花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等;

     

    2、防凉燥:若需防寒邪引起的秋燥,可适当多吃温性的食物,水果如荔枝、桂圆、榴莲、红枣、桃子、橘子等,蔬菜如大葱、香菜、芥菜等。此外,也可遵医嘱吃一些药膳来调理机体,如芝麻核桃粥、栗子鸡、当归枸杞羊肉粥等。

     

    若出现较严重的秋燥症状,如咽喉干痒、嗓子疼痛、口唇皲裂等,则需及时就医,遵医嘱应用一些具有清热解燥作用的中成药进行调治。


    10.秋燥的治疗

     

    一般情况下,秋燥考虑是饮食不当、情绪刺激等所致,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调整作息、药物治疗的方式缓解不适。具体内容如下:

     

    1.饮食调理:由于秋季过于干燥,再加上平时饮食不当,偏食过于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引起秋燥,出现口干、眼干燥、皮肤干燥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平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持清淡饮食,多喝水,尽量避免食用过于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比如炸鸡、火锅等食物。

     

    2.调整作息:秋季频繁地熬夜,可能也会诱发秋燥,导致口舌干燥、心情烦躁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平时注意调整作息,坚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3.药物治疗:当患者的秋燥症状比较严重的时候,单纯的通过饮食调理和调整作息可能无法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此时,患者需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黄连上清片、牛黄清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以上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室内湿度来进行改善。


    11.防秋燥的食物有哪些

     


    防秋燥吃什么食物好,应根据燥邪的特点进行分析。防秋燥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初秋以温燥多见,一般需要适当多吃辛凉生津的食物来辅助防温燥。而深秋多以凉燥为主,可食用性质温热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对机体健康也有一定帮助。

     

    1、防温燥:通常建议选择汁水丰富、偏凉性的食物,水果类如梨子、苹果、西瓜、雪莲果等,蔬菜类如冬瓜、苦瓜、南瓜、莲藕等。此外,也可遵医嘱饮用中药代茶饮防温燥,如百合花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等;

     

    2、防凉燥:若需防寒邪引起的秋燥,可适当多吃温性的食物,水果如荔枝、桂圆、榴莲、红枣、桃子、橘子等,蔬菜如大葱、香菜、芥菜等。此外,也可遵医嘱吃一些药膳来调理机体,如芝麻核桃粥、栗子鸡、当归枸杞羊肉粥等。

     

    若出现较严重的秋燥症状,如咽喉干痒、嗓子疼痛、口唇皲裂等,则需及时就医,遵医嘱应用一些具有清热解燥作用的中成药进行调治。


    12.秋燥的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治疗秋燥的原 则是“燥者润之”。因为,燥邪 容易损伤人体的津液。中药中 的麦冬、玄参、沙参、天花粉、 芦根、生地等,是常用于治疗 秋燥的药物。温燥者可加清凉 清热的桑叶、杏仁、薄荷、连 翘、银花等,凉燥者则可加紫 苏、前胡、桔梗等。秋燥病情一般都比较轻, 治疗也不困难,但家庭护理和 调养十分重要。具体说,应当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I〗调节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 设法改善居所过分干燥的环境。 藝坚持正规服药治疗。不少病 人服药后,其症状很快减轻,便 擅自停药,以致体内津液损伤 加重,病程势必延长。例如,一 些支气管炎病人用药后,发热 等症状消失,停药后却干咳不 |止,持续一两个月,因此,病 人一定要遵医嘱服药,直至医 生认为可以停药为止。3饮食调养。饮食方面,必须 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 | 免再度损伤津液。应以清淡甘 润食物为主,多吃些生梨、鲜 藕、荸荠等水果蔬菜。




    本文内容由振东健康网整理发布

    加入收藏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