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确诊后的重要防治手段,想要保持血糖的稳定就需要做好血糖监测,时刻了解血糖情况。因此,患者要掌握监测血糖的正确方法,避免陷入血糖监测的误区,影响血糖控制,造成不良后果。那么糖尿病血糖监测的误区有哪些呢?下面就和振东健康网一起来了解下吧。
1、血糖测量不规律
糖尿病患者最忌讳的就是血糖测量不规律。因为引起血糖波动的因素很多,所以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很难通过监测血糖来判断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只有定期监测血糖,才能准确了解病情的进展和药物治疗的效果,便于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2、只监测血糖
大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有监测血糖、稳定血糖才能缓解病情,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糖尿病患者除了监测血糖外,也要监测心功能、肝肾功能、眼底检查、周围神经病变检查等,来预防并发症。早发现并发症可以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检测尿糖代替血糖
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可以通过检测尿糖来判断血糖水平,但是尿糖的高低只能大致反映血糖的高低,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血糖标准。这是因为只有当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阈值时才会出现尿糖,无法反应实际的血糖情况。所以除了尿糖检查,血糖检查才是判断病情进展的必要手段。
4、只测空腹血糖,不测餐后血糖
很多患者只重视空腹血糖的监测,而忽视餐后血糖的监测,这也是错误的。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同等重要。如果餐后的血糖控制不稳定,就容易导致视网膜病变、心血管和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可能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等。
5、监测血糖前擅自停用降糖药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测量血糖的目的是为了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但很多患者在监测和诊断前擅自停用降糖药物,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测完空腹血糖后,要及时服用降压药。
6、不测糖化血红蛋白
因为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体检,除了血糖,还需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能够准确了解患者最近2到3个月的整体血糖控制情况,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总之,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便于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所以患者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要避免以上这些血糖监测的误区,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